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一中学 马欣欣老师:成立“海豚小组” 鼓励团结互助

2025-07-05 05:01: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马欣欣老师

  “我期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活动,令尊重、关爱、感恩、共融、团结的正能量精神扎根香港社会,并代代相传。”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学院第一中学教授生活与社会科、公民、经济与社会科的马欣欣老师任教逾32年,一直坚守从一而终的信念,保持对学生的关爱之心,以“教学相长”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更加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恩师带给我很深远的影响,虽然她现在已经在天上了,但我还是会常常想起她。”在成长的道路上,马欣欣老师受到了恩师,另一位马老师的照顾和帮助。“我小的时候连书包都没有,惠康的塑料袋就是我的书包,回到学校就会被同学笑。”马老师回忆说,那时家人并没有时间顾及她的心事,恩师对她的引导和鼓励就如幽谷里的一束阳光,照亮了她的心,不仅会耐心聆听她的倾诉,亦会细心调解她与家人的关系,更为马老师的校园生活带来了许多正能量。

  学生做义工 培养同理心

  “同学早晨!”时过境迁,当初在教室里坐第一排的小女孩,已成为一名桃李满门的老师,会站在学校大门口前,微笑着向每一位路过的学生打招呼。马老师表示,当看到害羞的学生渐渐懂得回应并主动向她打招呼时,内心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同学们的每一个进步和成长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鼓励,推动我继续积极在教育行业里耕耘。”

  留意到校内新来港的学生面临语言交流、课业、文化差异等方面的挑战,马老师成立了“海豚小组”,鼓励“小海豚”们互相合作交流,练习粤语和英语,建立自信,更快融入香港社会。马老师指,毕业后入读大学的“海豚之友”会回校为“小海豚”补习英文和粤语,更分享自己成长和学习的经验。被问到为何叫“海豚小组”时,马老师表示:“海豚性格温柔、聪明伶俐、适应力强、外形可爱。”她期望“海豚小组”团结互助、相亲相爱的精神能够一直延续,成为这个集体最温暖的基因。

  海豚室的墙上画着栩栩如生的海豚,每道色彩都是由“海豚小组”的成员们亲手留下。“海豚小组”的副队长、中五学生吴绮薰来港仅1年时间,已经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她表示,马老师有空时会去海豚室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不仅聊学业,亦聊家庭生活、人际关系。“马老师像家人一般关照我。”

  校园生活之余,马老师还会鼓励学生参加义工活动,通过探访护老院等经历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和同理心。马老师透露,学生们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用午饭时间精心设计和筹划与老人家互动的游戏。在护老院内,更有学生穿着圣诞老人的衣服,同老人家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筹划者之一的吴绮薰表示:“我在游戏时看到老人家们也十分开心和享受,这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亦明白关爱、尊重和同理心的重要性。”

  带领学生赴内地 了解国家发展

  除此之外,马老师为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会透过不同的交流团带领学生前往内地城市,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创新科技的发展现状,更会鼓励香港学生与内地学生加强交流,在合作互动中建立情谊,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国民身份认同。

  雨过天晴,一如马老师在镜头下流露出的爽朗笑容。她的故事和情操让学生们知道,纵使前路漫漫,总有人愿做一盏明灯,照亮少年的心事;亦做一把大伞,守护萌生的春芽;更做坚实的港湾,拥抱澎湃的浪花。 大公报记者 陆九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