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 周嘉濂老师:让学生心中那团火变得更耀眼

2025-07-05 05:01: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周嘉濂老师

  “成为老师是我自小的心愿。”周嘉濂回忆起他从教的初心时说道,身体力行的表现往往会留给人深刻印象。周嘉濂现任职于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他忆述自己在就读中学的时候,深受到中文和文学老师身上文人风骨的影响,悄悄在年少的他心中埋下一颗名为“想要从事语文教学”的种子。而周嘉濂也吸收了求学时期老师们的教育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加上喜欢与人相处和成为老师后的满足感,他已不知不觉成为了中文老师21年,也很享受教育的过程,乐此不疲。

  周嘉濂把学生的理想形容为一团火,老师的责任便是助燃它,令火苗变得更亮丽、变得更耀眼。因他主要教授高中的课程,他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语文水平较差,达到不理想的目标。他一直鼓励学生以平常心面对,只要对自己问心无愧就是最好的结果。

  陪伴建立信心 推动向梦想进发

  其中一位学生更是令他至今难忘。这位学生想要考取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但中文科成绩未能达到最低要求。周嘉濂认为光是鼓励并不足够解决学生的焦虑。“今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关,但是我会陪同学生一起跨越它。”透过自身过往的经历,周嘉濂明白到陪伴对正处于焦虑的学生才是最大的鼓舞和激励。于是,他耐心地陪伴给予这位学生实际的信心,在课余的时间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去纠正阅读和写作上的问题。最后这位学生如愿地入读梦想的院校。周嘉濂在这次的经历中发现自己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桥梁,也拥有推动学生向梦想前进的能力、能够点亮那团小小的火种,这种感觉对他来说十分珍贵。

  周嘉濂也坦言人工智能和网络的盛行确实令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所下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重点是在于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些媒体。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自己所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情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我会把他们的想法发扬光大。”因此周嘉濂在教学的时候会希望学生能够做到用自己的手写出属于自己的内心想法。他会在课堂上教导学生运用大纲,把自己想要说的事、情、理列出来,帮助他们把自己那份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而周嘉濂也相信这份属于学生的感受是无法被其他事物取代的。

  透过教中文弘扬中国文化

  当被问到学习中文的意义时,周嘉濂认为中文是一个途径让我们去学会中国的传统礼教和文化。“言出必行”、“做事要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发乎情,止乎礼”,这些中国文化都参透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他也希望自己能够薪火相传,把这种文化一代传一代。

  中国文化中包括了“忠”这一点,周嘉濂也同意“忠君爱国”这一点无疑是值得推广的。而比起老师的口语相传,他认为让学生们拥有机会去身体力行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他会经常鼓励学生去参与一些活动亲身体验。例如有“情系中华香港青少年作文暨朗诵大赛”,学生需要以爱国情怀作主题创作文章。他提及到其中一位学生创作了《我的祖国,我们的名字》这份作品,体验自己的家国情怀。这些让学生投入的活动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能够根深蒂固学生的情怀。

  周嘉濂表示自己以后也会继续谨守岗位、做好自己的本分。他认为老师作为“人之患”,最重要是自己心目中对教学的热情。他希望自己能够把这种理想的火苗拨得更加旺盛,也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对教育的热情。

  “我相信学生需要我们去点亮他们心中的那一团火。”周嘉濂也热爱这种教育学生的责任,怀着这份对教育的热忱,他将会在教育的路上坚定而行。

大公报实习记者

吴咏雯(文)

大公报记者

许棹杰(视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