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招绿怡老师
来自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禾輋信义学校的招绿怡老师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外,她亦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希望用真善美感化他们,将学生们善良的一面展现出来。
招绿怡已有31年教育经验,中学时代遇到良师,让她确立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那时,教西方历史的甘老师、教中国历史的何老师以及师母非常关心我和几位同学的学习和成长。有时,老师会邀请我们在家中一起研习历史,师母间或会亲自下厨招待我们,那段经历让我感受到‘爱的教育’的真善美。”招绿怡表示,老师尽心尽力地解说学问、亲切而严肃的形象、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影响了她的价值观,更为她日后成为教师埋下了伏笔。
自费购器材 辅导学生功课
“教育的关键在于理解与陪伴。”招绿怡表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学习节奏各异。为了提升学生的英文水平,她曾自掏腰包购买录音机和录音带,把每星期的英文默书朗读,制作成录音带,再送交学生带回家温习。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在双职家庭长大的,可能欠缺父母照顾,所以每天课后她会将学生们留在学校,并为他们辅导功课,晚上带他们吃过晚饭后再送回家。
招绿怡与学生的互动并非只关注功课,也非常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师生关系日益熟络,当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便会主动向她倾诉。2011级毕业生阿泓是令招绿怡难以忘怀的学生。她忆述,自己当时是阿泓的班主任,某天偶然发现阿泓会随身携带一把刀上学,她在调查后,了解到阿泓是因为家庭给于过高期望而产生压力,所以天天带着“武器”保护自己。招绿怡通过与阿泓聊天,渐渐获得他的信任,并在学校社工和辅导员的协助下成功消除了阿泓埋在心底的伤疤。阿泓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亦开始努力读书,最终升入名校继续学业。
阿泓毕业后,招绿怡仍然与他保持联系,不时鼓励他,为他辅导功课,还结合他对运动的热爱制定了未来发展方向。如今的阿泓已成为香港赛马会的骑马人,主要工作是赛马前对马匹进行训练。招绿怡说,“看到孩子从迷失到学业有成,从失学到潜力启发,从失败到愿意拥抱挑战,我感到十分满足。”而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成长、毕业和投身社会工作,她非常感恩自己能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扶手和心灵树。
“不要怕,只要信!”招绿怡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教育。即使他们年纪还小,但仍可以用真善美感化他们,将学生们善良的一面展现出来。\大公报记者 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