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网购物流服务投诉连升三年
多个内地电商平台近年进军香港市场,部分境外平台更提供跨境集运、香港本地退货等安排,消费者趋之若鹜,惟也衍生不少乱象,消费者购物变成一肚气。消费者委员会昨日公布,今年首七个月,接获279宗有关网购物流服务的投诉,按年大增近1.9倍。有关投诉揭示网购提货混乱三大痛点,包括自提点货物堆放无人看管,导致货件不翼而飞;消费者24小时内取货,仍被收取逾期费用;平台标明支持“本地退货”,消费者追讨逾月后才能退货。
消委会敦促业界改善服务,又提醒消费者网购时要与平台洽商退货安排,和留意平台是否设有逾期取件费等额外收费。\大公报记者 易晓彤
消委会表示,去年接获约1.7万宗关于网购投诉,占整体个案约四成。投诉人鲁小姐表示,透过内地某电商平台,购买一部价值约人民币1650元的电脑显示屏,平台列明货品支持“香港本地退”。她另付人民币72元运费,透过平台合作的快递公司,安排跨境直送,惟收货后发现显示屏故障,遂将货品退回平台合作物流商位于火炭的营业点,但职员称系统故障,未能即时办理退货,其后更指不支持香港“本地退”。消委会介入后,平台在一个半月后,才为鲁小姐办理退货及退款。
除了退货有阻滞,有消费者反映取货遇问题。杜小姐于今年1月1日中午12时27分收到速递公司短讯,通知24小时内取件,她在限期届满前约13分钟取件,但系统仍收取10元逾期费。消委会介入后才发现,平台是在上午10时47分发出讯息,但系统因技术原因,导致杜小姐实际接获短讯的时间有所延迟,最终平台退回费用。
消委会:境外网站网购难追究
韦先生于11月初,在网购平台订购数件总值约人民币270元的货品,选择经平台合作的物流公司以“包邮”方式集运到港。他收到“货件已送达”的短讯后,当晚即前往自提点取件,却被告知货件已于下午被取走。韦先生在现场见到,自提点是一间商店,与不同物流公司合作,货件被堆放于后巷无人看管。韦先生不满自提点管理不善,质疑职员核对取件人身份的手续,遂向消委会投诉。该公司其后向消委会确认货件遗失,并向事主全额赔偿。
消委会署理总干事何应富表示,若消费者在境外网站网购,出现问题时可能会较难追究。消委会建议物流公司可在通知取货的短讯中,列明征收逾期收费的实际时间,并设立机制处理因技术延误或系统错误所引致的争议,而自提点有责任妥善管理货件储存及提取流程,加强与物流公司协调,防止货件遗失或错误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