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祖国,血脉紧相连。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记载着香港被迫割让的屈辱,记载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抗争,更记载着香港与祖国休戚与共的发展历程。
当日寇铁蹄践踏神州,东江纵队的枪声在敌后响起,成为至暗时刻的星光;当民族存亡危在旦夕,香港青年的呐喊在维港回响,成为千万抗敌队伍的一员。香港同胞筑起了抗战的“南方屏障”,以赤子之心谱写了命运与共的壮丽诗篇。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信念。此次大阅兵的钢铁洪流与铿锵步伐,让港人看到了强大的国防力量,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壮阔前景,更看到了香港未来的光明前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记载着香港同胞作出的独特而重要的贡献。有史以来,香港同胞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
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香港同胞从未缺席。百多年来的历史,祖国的支持从不停歇。历史无数次说明,爱国始终是港人不变的精神底色,强大的祖国始终是香港抵御一切风浪的坚强依靠。
回眸历史,放眼未来,信心倍增。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从阅兵式中坚定对未来的信心,在“爱国者治港”新阶段的香港,必将大放异彩。
爱国主义是香港同胞始终不变的精神底色
香港新界乌蛟腾村的抗日英烈纪念碑前,镌刻着1942年因掩护东江纵队战士而壮烈牺牲的19位村民名字;西贡黄毛应村,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在此成立,自此成为香港抗战的重要力量;青山公路旁的“英烈千古”牌坊,见证着港人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艰苦岁月……
一个个散布在城市角落的历史坐标,带领着人们回望香港抗战的烽火岁月,见证着永不熄灭的爱国精神。
这是一种深植于血脉、矢志不渝的民族大义。当侵略者的枪炮击碎港岛的宁静,家国危亡之际,香港同胞的心更加与祖国母亲同频跳动。从各界精英到普通市民,从工人学子到工商巨贾,亿万炎黄子孙共赴国难的集体意志,在这里得到了铿锵回响。
这是一种挺身而出、不畏牺牲的家国担当。在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旗帜下,英雄儿女穿梭于山海之间,舍生忘死,营救文化精英、国际友人,破袭日军设施,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重创敌人。更多的无名英雄,则以暗中输送物资、传递情报、抵制日货的方式,构筑起抵抗侵略者的精神长城。
14年抗战期间,160万人口的香港,骤降至不足60万。但在艰苦的环境下,香港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既是输血内地的脉管,又是刺向侵略者的匕首,更是文明火种的方舟,香港同胞满怀爱国热情,书写了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8月30日,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园典礼时指出:“我们在此深切缅怀奋勇抗敌、保家卫国的抗日英烈,更要让爱国精神薪火相传,照亮未来。”
“此灯亮处,便是中国”,1943年圣诞节,港九大队在赤柱监狱外墙刻下了这句话,如同星光,映照在处于铁蹄之下香港民众的心间。短短8个字,充满了希望、坚毅与不屈的精神,饱含了对国家的无限热爱。这样的爱国情怀,就是香港同胞不变的精神底色。
国家强大是香港同胞安身立命的根本保障
历史无数次证明,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就没有香港的发展与安定;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就没有香港今天的繁荣。
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国家积弱下的香港,被迫割让。当祖国大地被日寇蹂躏,香港亦难以安宁。当国家强大,香港终能回归祖国怀抱,真正当家做主。国家弱,则香港辱;国家强,则香港兴。这一铁律,在实践中得到无比清晰的印证。
如今90岁的东纵老战士、当年的“小交通员”林珍,获邀赴京参加阅兵观礼活动。她仍然生活在港九独立大队曾经战斗过的乌蛟腾,忆起当年,她曾感慨地说:“係中国共产党带领我哋,一齐走过最艰难的日子!”
亚洲金融风暴肆虐之际,中央政府果断出手,力挺港元汇率稳定;非典疫情突如其来,祖国各地医疗物资、医护人员驰援香港;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之下,中央推出系列政策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社会出现动荡之时,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为香港由乱及治、由治及兴拨云见日;新冠疫情爆发,中央一声令下,一个月时间,中央援建的6所方舱全部交付,约2万隔离床位投入使用……
每一次香港面临挑战,国家总是最及时、最有力地挺身而出,成为香港战胜困难、再创辉煌的最强大支撑。祖国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关键时刻的鼎力支持,更体现在为香港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一个多星期前,在各界见证下,国家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为15所在港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这是中央支持的又一新举措,标志着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迎来创科发展的新阶段。这样的惠港举措,一个接一个。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前行,国际调解院总部即将运作,国际创科中心建设方兴未艾……国家战略的宏大布局,为香港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绝的动力。世界金融中心“三甲”、最自由经济体、创新集群世界第一,等等,在国家的强大支持下,凭借“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香港发展势如破竹。
团结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
抗战胜利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结晶。团结奋斗是战胜来犯敌人的法宝,也是香港当下和未来战胜一切困难挑战、开创美好明天的底气。
8月底,由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办的“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8天里共吸引逾10万人次参观,创下同类展览的纪录。有老师带着学生,有家长陪伴孩子,更有特区政府的三司十五局公务员,他们看着展板内容,久久不散。
9月3日的阅兵仪式,在中小学的课堂内,在户外大屏幕周围,在写字楼的电视机前,在地铁内市民的手机里……无数观看直播的港人为阅兵的恢宏气势而感动,为国家的强盛而自豪,为民族的复兴而振奋。
在展览厅的光影中,在历史的足迹里,在年轻人的眼神中,港人读懂了“国安家好”的历史逻辑,看到了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历史没有被遗忘,精神依然在延续。香港这座曾经经历战火洗礼的城市,积极地通过宣传教育和举办纪念活动,将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样的一幕幕,既反映出“爱国者治港”之下香港社会的积极显著变化,也展现出团结一致谋发展的崭新面貌。
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发展中迈向未来。当前,香港正处于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但发展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依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伟大的抗战精神启迪港人、近年不平凡的历程提醒我们,团结就是克服一切困难挑战的法宝。
“希望全体香港同胞大力弘扬以爱国爱港为核心、同‘一国两制’方针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继续发扬包容共济、求同存异、自强不息、善拚敢赢的优良传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七一”的重要讲话,犹在耳边,激励全体港人奋发有为,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维港潮起潮落,见证历史;狮山云卷云舒,映照未来。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是对先烈们的崇高致敬,是向未来征程的庄严启航。香港的未来系于国家的未来,我们从爱国爱港的鲜明底色中,汲取团结与奋斗的力量;从国家强大的坚实保障中,获得信心与勇气的源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一国两制’实践也进入了新阶段。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是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使命。”
8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抗战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七百万香港同胞与14亿内地人民心手相连,必将共同书写“一国两制”实践的崭新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阅兵分列式尾声,7架战机划出14道彩烟,寓意中华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战历程,象征着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14亿多中国人民奔向强国复兴的绚丽前景。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国家好,香港好;香港与祖国命运与共,香港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