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今年九月一日开学日,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和机器狗现身培侨中学校园,为来自培侨中学、创知中学、中华基金中学等400多名师生送上“AI第一课”。右图:特区政府近年大力推动创科教育,在中小学加入AI课程。图为佛教慈敬学校的老师向学生讲授AI知识。\大公报记者蔡文豪摄
政府一直推动人工智能(AI)和数据科学产业发展,包括成立“AIR@InnoHK”平台、推出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并将预留10亿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究院,全力强化科研、资金、数据及人才四大优势。AI被视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香港具备科研实力、资金融通优势、丰富应用场景及成为全球AI发展枢纽的潜力。
政府将以“加强基建、推动应用导向”为策略,在严守安全风险底线的基础上,全力推进“AI+”发展,促进AI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实现“AI产业化、产业AI化”,将AI打造成香港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大公报记者 邱梓茵
为加速发展,政府加大力度培育本地及吸引国际和内地AI人才,设立“AIR@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汇聚逾千名专才,并吸引近千家AI企业,提升本港AI的研发实力,为开发不同AI应用奠定基础。
“前沿科研支援计划”将供申请
政府早前宣布推出30亿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并将于短期内接受申请。据了解,有关研究将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所瞄准的七大前沿科技领域,包括AI、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该计划旨在支持本地院校吸引AI领域的国际科研顶尖人物来港,带领前沿科技基础研究。
被问及能否保证引入的人才能为本地带来具体成果,消息人士回应,若人才获选加入计划,意味其在相关领域已有显著成就,将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带来香港,社会无需担心其贡献及成效。至于选拔机制,消息人士补充,政府将提供部分资助,具体人选将透过院校等专业机构推荐,院校对科研人才的专业判断较为准确。
施政报告还指出,政府将预留10亿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统筹本港科研力量,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研究院的主要职能包括促进AI上游研发、中下游成果转化以及开拓AI应用场景。其中,上游研发将专注于崭新AI算法的研发;中下游成果转化方面,政府考虑引入学校委员会,每年制定AI研发清单,并寻求与大学AI专家合作,确保科研成果紧贴产业需求,最终将AI技术落地到实际应用场景,推动AI在警务、政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据了解,相关计划已初步提交至立法会,并期待今年内获得批核。
香港科学院院长卢煜明对施政报告中有关人才招揽和培训的措施感到欣慰。他指出,政府预留10亿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及推出“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将有助支持本地院校吸引包括AI领域在内的国际科研顶尖人才来港。
沙岭数据园区用地年内招标
香港将进一步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推动内地数据在合规安全保障下可跨境流动至河套香港园区,进行科研,助力AI应用测试与创新。继数码港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后,政府将于今年推出北区沙岭约10公顷的数据园区发展用地进行市场招标,提供先进算力设施,推动数据及AI产业发展。消息人士表示,算力设施需求量大,招标将于今年启动,具体施行计划将于招标完成后公布。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欢迎施政报告从政策创新、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三方面推动香港创科发展。她强调:“创科发展必须以人才为本。香港需汇聚国际专才与本地精英,持续扩大多元人才库,并通过政策创新营造有利于研发和产业化的环境。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开发高协同效应的科研空间,促进产学研跨领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