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政府即日起收紧申请输入的外劳侍应生及初级厨师的要求。图为侍应工作情况。/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
人口持续高龄化导致本港劳动人口下降,且输入外劳影响就业市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就输入外劳最多的工种侍应生及初级厨师,今日起新增要求,包括雇主本地招聘时间延长至6星期,以及本地劳工和外劳输入2:1的人手比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考虑到饮食业的失业率较高,希望透过此次调整,增加本地劳工的就业机会,并强调现阶段当局不会考虑叫停计划。
雇主须本地招聘6星期
为确保本地劳工优先就业,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表示,优化申请输入的外劳侍应生及初级厨师的要求,旨在打击滥用“补充劳工优化计划”的行为。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自2023年9月实施优化计划以来,劳工处已批出11725个侍应外劳配额,以及8648个初级厨师配额。今年7月31日当日,有5435名外劳侍应及4034个外劳初级厨师在港工作。他透露,人手比例只限同工种计算,做法已采纳劳工团体的意见。由于优化计划实施满两年,消息人士称相信大部分在港外劳陆续要续约,届时雇主亦要遵守新规定。
消息指,本地招聘由4星期延长至6星期,目的是加强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同时处方会加强在就业中心的监察,雇主6星期后无法聘请本地人亦须解释。由于政府未有细分及统计本地侍应及初级厨师的人数,暂时难以估计新措施对就业市场影响。
消息人士表示,如果雇主以其他职位之名雇用外劳,但实际从事侍应或初级厨师工作属违法,亦会加强对此类行为的巡查及打击力度。
劳联立法会议员林振昇回应施政报告指,如果未来失业率持续上升,政府应在年底或明年初,尽快检讨“补充劳工优化计划”,针对较多外劳或失业率较高的工种,设定输入劳工人数上限。 他又指,由于工务工程增加及北都加快发展,建造业失业率稍有下跌,但建造业亦涉及不少工种,认为政府可参考餐饮业,在建造业以申请职位计算输入劳工人手比例,增加本地工友就业机会。
李家超表示,外卖及送货等数码平台行业盛行,在便利市民的同时也创造工作机会,政府会立法完善平台工作者工伤补偿机制,并继续善用“数码平台行业三方小组”就持份者关注的议题进行协商。
外送平台工作者将受保障
消息人士表示,平台工作者工伤补偿与一般雇员相若,预计明年内提出立法建议。如日后有外卖及送货以外的新兴数码平台,可以透过修订附表以扩展范围。
至于会否适用于网约车平台,消息指需视乎网约车规管主体法例的立法进度及内容。
消息人士指,外卖及送货平台的工作者属于自僱或雇员备受争议,政府参考其他地区做法后初步构思,平台工作者须满足一定条件方能纳入补偿保障,以外卖行业为例,外卖员必须于平台登记、接受演算法分派订单并由其计算收入。
李家超表示,2024年建造业致命工业意外较2023年下降30%,劳工处会持续加强巡查执法、宣传推广及教育培训等,深化职安健文化,降低意外机会;亦会善用创新科技与AI,包括使用小型无人机等加强巡查及搜证能力,亦会支持业界研发提升职安健科技产品,确保从业者作业时的安全。
立法会议员郭伟强回应施政报告表示,针对第三方协商平台,工联会期待其发挥作用,除工伤补偿制度外,在平台的监管、打击黑市劳工,以及算法透明度等方面,都能够做得更好。/大公报记者 肖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