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调查报道/公共车位不足 部分遭长占沦“私家”

2025-09-29 05:01: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公共咪錶车位昨日起加价,每15分钟由2元增至4元,即每小时16元。大公报记者到多区观察,均见泊位爆满。\大公报记者何嘉骏、叶浩源摄

  全港公共咪錶停车位供不应求,大公报记者发现将军澳峻滢旁的石角路公众停车錶位,长期至少有四辆车牌尾数相同的“私家车队”占据上址錶位同一角落,疑属一名教车师傅所有,当区区议员直指有关行为是“明显滥用”,希望警方能加强执法。

  公共咪錶车位昨日起加价,每15分钟由2元增至4元,即每小时16元,但仍较私家泊位便宜,加价对于长期霸用咪錶泊位增加了成本,打击作用仍有待观察。\大公报记者 麦晋玮、古倬勳(文) 卢刚昌、叶浩源(视频)

  大公报记者连日来现场观察至少四辆尾数均为“5X4”的车辆,长期占据石角路的公众停车位一角,排列整齐,有关“私家车队”的车型,包括越野车、电动车、商务客货车及家庭七人车,一应俱全;据知高峰期达五、六辆,几乎是一个“私人车库”搬到街上,相信不会属于一般家庭拥有。

  教车师傅长霸錶位被投诉

  “这种情况已见怪不怪,将军澳工业邨一带也有类近的情况,车主有入錶又不能说他们违法,但感觉上区内的泊车情况像无王管一样。”附近居民陈先生经常路过上址,看到这奇怪的情况便向记者反映。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车队属于一名教车师傅,合共持有五至六部车,经常利用“灰色地带”长期霸位。他更指多名居民曾报警要求执法,惟至今情况依旧,有关人士更指原因在于车主懂得钻“灰色地带”,除每次都有“入錶”,表面上属于合法使用,即使警方偶尔会在车胎与地面画线(俗称“画鬼脚”),以判断车辆是否长期未动,但“5X4车队”会定时稍稍移动,让车胎线条“走位”,从而避过检控。

  据了解,“5X4车队”已霸占錶位超过一年,令不少居民十分不满,原因是石角路一带共有约三万个单位,却只有82个公众咪錶位,即使錶位收费已加价,但私人屋苑车位动辄每月租金6000元,烂地场月租也要近4000元,“5X4车队”却长期占据多个錶位,对附近居民甚不公平。有网民更极度气愤,强调公众泊车位给这些自私的车主长期霸占,其他人根本无得用;有激进网民更表示,要自己买锁帮这车主锁车。

  大公报记者日前实地观察,至当晚8时(錶位免费时段)仍未见车主现身,不过,车位不时有人代为入錶,据知有人经由“入錶易”流动应用程式,透过手机扫描咪錶上的二维码来缴付泊车费、延长泊车时间,让该车队遥距缴费。但即使遥距缴费,根据《香港法例第374C章《道路交通(泊车)规例》第8条,任何人在同一个錶位连续停泊超过24小时即属违例,最高可罚2000元。

  昨日新收费后,大公报记者再往上址,看到停车场泊了不少车辆,场内仍有两辆涉事车辆停泊。前往停车的车主江先生表示,停车后才知道已加价,他反映之前在其他地区咪錶位亦难停车,昨天首次往该处停车,觉得找咪錶位不算很难,认为咪錶收费调整或对降低找咪錶停车的难度有帮助。

  将军澳区车位比例偏低

  西贡区区议员方国珊指出,过往曾接获相关投诉,她表示,若一位车主同时拥有六部车,又长时间停在同一錶位,便是“明显滥用”。她更指有居民已报警求助逾一年,但警方反映难以处理,因为车主有入錶,又有移动车辆,故难以执法。她希望警方加强巡查,区内居民亦可加强通报。她提到,将军澳情况比较特别,早在1997年开始发展时,当时旧契的规划是七个住宅单位才能配到一个车位,令车位严重不足,及后发展局与规划署经过讨论后,将新发展地方调节到五个住宅单位配一个车位。不过即使是“五比一”制度,车位仍然严重不足,与一些公屋地区比较,相关比例也属偏低,她建议可进一步放宽,例如附近官地或政府大楼,可以在晚间把车位出租给市民,而部分将军澳堆填区,例如康城路也可规划作停车场给市民使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