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重走长征路/74岁郑镇炎250天走完6000公里 港人长征路 相会吴起镇

2025-10-20 05:01: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郑镇炎在吴起镇的长征胜利纪念碑前拍照留念。右图:郑镇炎昨日抵达陕西吴起,这正是90年前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的日子,别具意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閒。”昨日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90周年纪念日,陕西吴起镇一片欢腾,到处是纪念胜利会师的旗海和横额。74岁的香港资深传媒人郑镇炎,迈着坚毅的步伐,迎着猎猎旌旗,一级一级登上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的山顶广场。

  徒步6千多公里、重走长征路的郑镇炎激动地对大公报记者表示,250多天沿途的所见所闻,深刻地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勉励港人珍惜大好局面,发扬逆境求存、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努力不停步,香港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

  昨日的吴起长征胜利纪念碑广场,到处是红色的海洋,郑镇炎重走长征路的事迹在《大公报》及众多媒体刊出后,他成了内地粉丝打卡的对象,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纪念活动的民众纷纷与他合照留念,大家吟诵着“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诗句,交流心得和体会。

  长征是逆境求变精神 值得学习

  参加完纪念仪式后,郑镇炎无比激动地对大公报记者表示,来到终点吴起非常振奋,难以言表。他说,长征早已超越了地理意义上的抵达,是面对困境的力量源泉,是一种逆境求存、求变,永不过时的精神,非常值得港人学习。

  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回顾走过的长征路,郑镇炎表示,由江西于都一路走来,从不感到孤单,一路都有温暖相伴,没遇到一个冷漠的人,不时有驾车经过的市民停车向他致敬,或陪他结伴同行数日,分享食物,为他打气。在山区有交警为他热情指路,加油鼓劲,他感慨:完成长征路,此生已无憾。

  沿途所见所闻,人民生活富足,各民族和谐相处,欣欣向荣。当年红军走过的山区艰险小路和穷乡僻壤,如今已是天翻地覆,不少都成了旅游热点,人民生活大幅改善,“通过这250多天的行程,所见到处欣欣向荣,加深了对国家的认识”。

  少数民族同胞的淳朴热情,让他倍感亲切,“从没有人对我不礼貌、从没有丢过东西”、“当大家得知我从香港来重走长征路时,都主动与我交流,邀我进屋喝茶,甚至送我水果、干粮。”

  去年农历新年,在贵州六盘水有网友更邀请郑镇炎到其家中共度佳节:“普通的家庭,简单的饭菜,却格外温暖。让我感受到内地百姓的善良与温暖,这份情谊毕生难忘。”

  一次郑镇炎在四川若尔盖县城吃早餐时,不慎遗下价值不菲的手机,小店老板发现后,一路奔跑追赶,终将手机归还。“内地的治安真好,这种亲切感和安全感,是国家进步的最好证明,我很喜欢到内地。”

  “港人有机会也走一走长征路”

  一路走来,如同活生生的历史课,让郑镇炎深刻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日的繁荣富强。郑镇炎希望港人有机会也走一走长征路,哪怕一小段也好,体验一下红军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这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红色基因。”

  郑镇炎表示,如今大家都生活富足,身为香港人,更应好好学习红军长征的精神。他认为目前的大好局面得来不易,香港更应珍惜,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有信仰”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倍努力,香港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