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镇炎2019年退休后,开启重走长征路的“圆梦计划”。郑镇炎每周在香港登山跑步锤炼体能,两年前更独自沿国道318从成都徒步至西藏拉萨,用2160公里、88天的征程磨砺意志。“我必须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5年来,他从体能储备到历史知识积累,为长征做了充分的准备。
2024年10月17日,郑镇炎特意选择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的纪念日,头戴红军帽、身着红军服、以轻便装备,从江西于都河畔踏上征程。这条崎岖的长征路,虽无当年的枪林弹雨,却依旧充满考验。他每天清晨6点启程,平均每日徒步25至30公里,直至傍晚7、8点才停歇,夜晚入住沿途民宿,简单用餐后,坚持写下当天的长征日记和感悟。
坚持天天写日记
至昨日止,郑镇炎已走了250多日,徒步逾6千公里,写下250篇日记。无论多累,他都会在睡前完成一篇长征日记,日记分为三部分:当日见闻、每日金句与长征记事,细致记录沿途的山川风光、人文故事和感悟;摘录励志语句激励自己坚持前行;结合参观纪念馆的史料,撰写长征历史片段等。每篇日记都是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和对历史的铭记。
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就有力量。他表示,长期徒步虽感到疲惫,但想到当年的红军精神,就充满力量,坚持前行。\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