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政府将于11月4日起推出“家庭医学门诊优先群组试行计划”。
特区政府不断优化本港基层医疗服务,医务卫生局辖下基层医疗署昨日公布,医院管理局家庭医学门诊服务将于11月4日起,推出“家庭医学门诊优先群组试行计划”,为综援人士、75岁或以上的“长生津”受惠人等在内的四类特定弱势社群,提供家庭医学门诊的三成优先预约筹额,预计约有20万至30万人受惠。
医务卫生局副局长范婉雯表示,这项措施是巩固公营医疗作为市民基本安全网的重要一环,确保在弱势社群患上偶发性疾病时,能够优先照顾他们的求诊需要。局方指,未来会视乎当区实际预约情况“动态”调拨名额,以确保不浪费筹额。\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
新一份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提出,深化医管局基层医疗服务政策方向,巩固家庭医学门诊为弱势社群提供基层医疗服务的角色。目前,医管局基层医疗服务已逐步从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本的基层医疗健康模式,其服务已于今年10月11日统一命名为“家庭医学门诊服务”。
11.4实施 料30万人受惠
为进一步保障弱势社群的求诊需要,医管局将推出试行计划,并设有预约专筹,适当调配预约名额供优先群组求诊。优先群组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受助人、75岁或以上的长者生活津贴受惠人、长者院舍照顾服务券计划级别0院舍券持有人,以及在职家庭津贴计划受惠人。
基层医疗健康助理专员夏敬恒昨日表示,此次根据以往门诊运作及临床经验,预留大约整体名额中的三成给优先群组,“他们不需要跟其他一般市民争,变相能较易取得服务。”他表示,目前本港符合该四类合资格群组的约有80万人,料当中的三成人,即20至30万人有需要使用服务。他强调,日后会考虑不同因素检讨,包括服务需求、运作情况和市民反应,并会视乎当区实际预约情况“动态”调拨名额,以确保不浪费筹额。
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表示,科学证据显示,收入偏低及社会弱势社群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患病风险高,因此以此为准则将这四类人纳入为优先群组,针对性加强健康管理,长远及早发现和治疗疾病,配合基层医疗发展目标。
合资格者可经“医健通”预约
范婉雯表示,这项措施是巩固公营医疗作为市民基本安全网的重要一环,确保有需要的市民不会因经济原因而未能获得适当治疗,也能更精准地保障弱势社群的健康需要,“若弱势社群患上偶发性疾病,优先预约安排能照顾他们的求诊需要,有助他们得到及时治疗。”
范婉雯表示,医管局普通科门诊转变为家庭医学门诊服务,更清晰地反映服务模式由治疗为主转为预防为重。医管局家庭医学团队将成为弱势社群的家庭医生,既施以治疗,也可提供预防性筛查、慢性病管理和全人护理,致力提升病人的健康水平。
医卫局提醒,属优先群组的人士可透过“医健通”或亲身到地区康健中心/地区康健站,在同时登记成为康健中心/康健站会员和家庭医学门诊优先群组成员后,即可参与试行计划,优先预约家庭医学门诊偶发性疾病诊症服务。系统会因应有关人士的优先群组资格分配预约名额。诊症收费会按家庭医学门诊标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