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深海养殖企业拟年产120吨鱼

2025-11-17 05:01: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政府致力发展深海养殖,设有发展基金资助业界。图为渔护署及发展基金代表与养殖户合影。\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

  发展深海养殖是政府《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的重点方向之一,渔农自然护理署已划定四个新鱼类养殖区,其中在黄竹角海、大鹏湾的两个养殖区已启用,并已批出首批养殖牌照。有已进驻大鹏湾的养殖企业表示,主要养殖白花鱼、鲷鱼等符合本港市场口味的鱼类,养殖场采用人工智能监测系统,预计明年投产后,每年产量达120吨。\大公报记者 肖泓宇

  渔护署助理署长(渔业及海洋护理)朱振华表示,该署2023年底划定四个新鱼类养殖区,分别位于黄竹角海、大鹏湾、外塔门及蒲台东南,其中黄竹角海及大鹏湾的养殖区,已于今年中各批出一个海鱼养殖牌照。为降低业界初始投资成本,新养殖区提供由政府搭建的现代化深海网箱供租用,大鹏湾养殖区的网箱租赁及牌照申请料年底批出。

  渔业持续发展基金咨询委员会主席邱荣光表示,新鱼类养殖区的深海养殖项目,若符合创新性及示范作用等资格,例如使用桁架型养殖箱进行养殖,可申请“渔业可持续发展基金”资助。基金总规模10亿元,至今已批出42宗申请,其中12项已完成,剩余可申请资金约6.7亿元。基金的最高资助比例已提升至2:1(基金出资2元,申请人出资1元)。

  “优质养鱼场计划”出品附证书

  基金并透过“渔业设备提升项目”支援小型渔民设备更新,渔民只需填写简单表格即可申请更新渔网、灯具等生产工具,迄今已有逾7000名渔民直接受惠。

  香港现代化海产养殖有限公司早前获批进驻大鹏湾南新养殖区,进行深海养殖。该公司董事余海宝表示,将设置3个周长80米的圆形HDPE网箱,预计明年四月开始投产,总养殖量达10万至11万条鱼,养殖品种包括白花鱼、真鲷、黄鳍鲷、金头鲷、白仲鱼。他称该公司自行组建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网箱,与传统木排不同,经历多次台风仍完好无损。

  余海宝现时在大埔三门仔营运的养殖场,2016年仅是小规模试养200条鱼,他说当时因为传统木排老化严重,维修困难,萌生学习养殖技术的想法,参与渔业持续发展基金资助的“海产养殖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培训计划”。他今年中成功申请“渔业可持续发展基金”500万元资助,养殖规模现时增至3万条鱼。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余海宝参与渔护署“优质养鱼场计划”。其养殖的鱼均经严格检测,每批鱼附有独立证书,包装上贴有二维码,市民可扫描查看重金属、药物残留等检测数据,追溯鱼类来源。

  大鹏湾区下月再开放牌照申请

  对于首轮新养殖区申请仅两份获批,朱振华称主要涉及商业考量及网箱抗风能力未达标。他并透露,大鹏湾还有部分养殖区域可接受申请,计划下月再次开放海鱼养殖业牌照申请。

  至于大鹏湾区尚可发出牌照的数目,渔护署指需考虑养殖区内尚馀环境的承载力等多项因素,因此现时未能提供将会发出牌照的实际数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