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信心保证/水农产品明年中推“香港本地品牌”

2025-11-17 05:01: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养殖户在大埔三门仔的渔场,目前养殖约4万条鱼。\大公报记者何嘉骏摄

  为提升本地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渔农自然护理署计划于2026年年中,推出涵盖水产及农产品的“香港本地品牌”。渔护署助理署长(渔业及海洋护理)朱振华表示,期望透过品牌效应,向市民及游客推广优质本地食材,建立从养殖到餐桌的可溯源制度,增强消费信心。

  渔业持续发展基金咨询委员会主席邱荣光表示,从全球市场消费情况看,野生鱼类的捕捞量相对养殖鱼类来说占比较小,大约只有30%左右,未来人类对鱼类的需求更多要依靠养殖来满足,因此香港大力推广鱼类养殖业,以保障食品安全和食物供应。

  渔护署现时有“优质养鱼场计划”,供业界自愿参与,参与计划的水产品须经过严格的品质检测。产品包装上会有专属贴纸和二维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能查看食品安全检测报告、养殖鱼排与负责人的信息等资讯。截至2024年12月,全港已有175个养鱼场(87个塘鱼养殖场,88个海鱼养殖场)参与有关计划。

  朱振华表示,“香港本地品牌”将由香港品质保证局负责认证,海洋公园负责宣传。日后消费者在街市或餐厅见到统一标志,即可辨识为经政府认证的本地产品。

  朱振华称,鱼类统营处会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农墟、实体店推广本地品牌。目前已有产品通过参与计划进入高端超市,形容“销量和售价都不错”。将来会开拓大湾区及其他内地城市市场,与内地电商、冷链物流商合作,进入内地高端市场。\大公报记者 肖泓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