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创投资金流向预示,亚洲未来有望与硅谷分庭抗礼,成为领导创新科技发展的东方重镇。《华尔街日报》一项全球创业投资流向分析,2017年全球1540亿美元创业投资中,以中国资本为首的亚洲投资者佔了40%,仅次於美国投资者的44%。不约而同,内地统计亦显示,中国创投四月份共达成209宗交易,增长1.66倍,比美国每月平均增长高,打破多年来硅谷主导全球创新科技的地位,创投支持公司估值达155.9亿美元。
硅谷一直是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方,也是创业者寻求资金和支援的天堂。十年前,全球创新科技融资逾73%在美国发生,整个亚洲佔比合计不足5%;再追溯至1992年,美国更是佔据97%的绝对优势。二十多年过去,大家见证了亚马逊、谷歌、Facebook等的科网巨人的成长,业务更在全球取得领导地位,铁一般证明了创业投资者的眼光和对科技发展影响力之大。
记得十多年前,啓明创投成立之初,亚洲创业投资是一片处女地,创投基金不多,且以外资或外资在中国成立的附属基金为主;啓明是少数在中国成立,不依附任何外资的创投先锋。十多年间,亚洲投资者的创投佔比能够由不足5%跃升上40%,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经济起飞,内地企业家累积丰硕财富,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押注新经济,直接推动中国和邻近亚洲国家创业投资崛起。
粗略估计目前单是中国已有逾3.5万个创投基金,筹募数以百亿美元计资金,主要投资於内地项目,有意创业者毋须老远跑到硅谷去找投资者。同时,区内政府亦锐意以优惠政策推动创新科技发展,中国科网龙头腾讯、阿里巴巴等率先跑出,成功创造庞大经济效益,更是立竿见影;不只本地精英愿留下来发展,就连海外人才也醒觉到亚洲市场潜力巨大,相继回流寻机会。
虽然美国至今依然是创投融资最活跃的地区,去年牵头创业融资总额670亿美元,继续推动尖端科技发展,可是资金流向变化预示硅谷即使能保住王者地位,也难免很快会被亚洲夺去风头。亚洲国家一些比较成功的科技项目,过往常被批评是複製美国的成功模式,其实主要是输在研究和开发,这是一个需要资金持续输血的过程;如今亚洲地区资金、政策、人才皆就绪,区内初创企业有更好条件去研发创新,在一些欧美未有明显优势的领域,部分已能做到後发先至。
中资创投辐射邻国
中国在上述方面的发展尤其亮眼,近年在流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网购、电动车等领域培育出的独角兽,无论数量和规模都不逊美国。近期中兴事件引发的芯片危机,让企业上了宝贵一课,重新检视核心技术和註册专利,千方百计改良技术,盼能从後追上,做到真正自主创新。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科技龙头向外发展,在亚洲区触发的涟漪效应更是不容忽视。
腾讯、阿里巴巴是内地近年最成功的科网企业,自身不断壮大之馀,创办人也运用手头资金,播种内地初创,推动一些新技术的开发。近年随着中小型创投加入令竞争恶化,内地初创估值和规模已不能单靠中国市场去支持,更开始分散投资到邻近的亚洲国家。
去年来自亚洲投资者的创投融资合共610亿美元,中资牵头的融资较2013年增长十五倍,主要投资在邻近亚洲国家;而美国牵头融资同期内只增长约一倍。去年由中资牵头的五大创投项目中,腾讯和阿里巴巴佔了三个,其中包括腾讯牵头11亿美元投资印度叫车公司Ola,阿里巴巴牵头11亿美元投资印尼网上商店PT Tokopedia,分别提供弹藥让两家亚洲本土科技公司,与来自美国的对手Uber、亚马逊等角力,减少市场被美资垄断的机会,令这些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关係更密切。
就如印度电子付款公司Paytm於2015年寻求阿里巴巴投资,管理层明言是看上阿里巴巴流动互联网支付发展远远领先美国,母公司One97获阿里巴巴和同系蚂蚁金服投资8亿美元後,更参考阿里巴巴做法,透过派发二维码贴纸鼓励小商户使用流动支付。按现时发展来看,未来五至十年中国科技公司有望成为亚洲科技创新的领导者,在美国和西欧以外地区,与谷歌、Facebook等争夺领导地位,带领亚洲初创一飞冲天,享受科技进步和经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