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不顾台湾社会的反对声音,赶在2019年最后一天在“立法院”强行通过阻挠两岸交流的“反渗透法”,引发岛内舆论一片鞭挞之声。由於该法仓促通过、定义不清,连主管机关也没有列明,不少台湾民众疑虑重重,感觉彷彿重回“威权时代”。台当局陆委会声称,绝对不会“动辄入罪”。但讽刺的是,话音刚落,就传出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苏宏达因曾在脸书批评蔡政府的台北故宫政策而被警方调查。台湾不是有言论自由吗?为何批评蔡政府的学者会被调查?连批评政府的自由都没有了,难怪台湾民众如此惧怕“反渗透法”。
蔡政府说“反渗透法”攸关台湾安全,但对於如此重要的法案,从提案到通过却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最奇怪的是,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早就下令最迟要在2019年12月31日通过立法。在民主社会,法案是否通过,须由立法机关的民意代表来表决。蔡英文竟然越过“立法院”下达行政命令,根本就是把“立法院”当橡皮图章,所谓“表决”就是作秀。蔡政府已俨然是“独裁政府”,还天天把“民主自由”挂在嘴边,真是贻笑大方。
台当局之所以仓促立法,当然是为了下周的大选。蔡政府这三年多的施政天怒人怨,为了重新凝聚绿军力量,过去一年来大打“反中牌”,订立“反渗透法”无非也是为了讨好深绿阵营。此外,民进党最不乐见两岸交流密切,而“反渗透法”正正可以製造寒蝉效应,打击两岸民间交流。因为倘若有一天,一名台湾民众曾与大陆人士交谈,台当局就可以根据“反渗透法”调查该名台湾民众是否“被渗透”。反正“官字两个口,上说有理,下说有理”,民进党当局一句“维护台湾安全”,一顶“红帽子”就可以扣在任何人的头上。正如高雄市长、国民党大选候选人韩国瑜所说,从此每一位台湾民众的脖子上都被繫了一个“定时炸弹”,而炸弹的遥控器就掌握在民进党手裏。
近年由於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已导致两岸联繫沟通机制停摆,但两岸依然保持民间交流,加之大陆方面出台了惠台利民的“31条措施”、“26条措施”,给予台湾同胞同等待遇,吸引不少台青登陆发展。而蔡政府炮製“反渗透法”就是为了阻挠两岸民间交流,阻止两岸融合发展。
“反渗透法”也是民进党用来打击异己、打击统派的利器。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主张改善两岸关係,促进两岸交流,并组织访问团登陆参访。但今后如果国民党组团到大陆访问,民进党则可利用“反渗透法”指控国民党“被渗透”。以前民进党只是用言语来“抹红”国民党,但以后则可打着法律的旗号来定罪,以切断国民党、统派人士与大陆方面的交流。
连日来台湾各界都指责“反渗透法”定义模糊,但这恐怕是民进党当局故意为之。因为只有定义暧昧不清,民进党才有操弄和发挥的空间,才能无限上纲、安插罪名。真没想到,时隔近40年,台湾又回到了“威权时代”,而当政者竟然是当年要“打倒威权”的民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