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政治凌驾专业 蔡英文拒绝大陆制造台湾或无疫苗用

2020-09-28 04:23:51大公报 作者:苏榕蓉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民进党当局政治凌驾专业劣行再添新例。日前,蔡英文政府在事关人命的新冠疫苗问题上,竟一下子自绝后路,叫嚣不会选择大陆疫苗。台媒27日给当局算了一笔账,在目前全球9款进入第三期临床实验的疫苗中,4款是中国大陆生产,1款为俄罗斯制,欧美制的4款疫苗中,有3款需要超低温运送,由于台湾现阶段并无运送能力,因此台当局所能采购的只有1款。两岸专家向大公报表示,疫苗靠“台独”嘴炮根本变不出来,不买陆制疫苗,到最后恐怕完全没有疫苗可用。

台湾当局卫生部门负责人陈时中25日宣布,已与新冠疫苗全球获取机制(COVAX)签约,预计10月初会付订金。尽管国际上的疫苗都还处於临床试验阶段,陈时中却话锋一转,高调叫嚣,不会在COVAX平台中选择大陆的新冠疫苗。陈时中此举迅速引发争议与批评,中国国民党团总召林为洲26日质疑,台当局与COVAX平台签约,由该平台向全世界合格厂商采购疫苗。但现在连能买到多少都不确定,台当局买疫苗能挑吗?“陈时中不要太政治化,讲得太过了。”

明年2月前是最关键阶段

台当局“前疾管局局长”苏益仁则指出,陈时中此举会妨碍岛内防疫进程,错过防疫关键时间段。COVAX平台对外表示“明年年底”供应疫苗,但今年底至明年2月为防疫最关键阶段,能否在此之前取得疫苗,无论是谁都没有把握。

联合新闻网27日直接为陈时中算了一笔账:当前国际上共有9款新冠疫苗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其中4款是中国大陆制,1款为俄罗斯制,另外4款为欧美制。并且,这其中有3款属超高科技疫苗,需在零下80度环境中超低温运送,台湾现阶段并无运送能力。换句话说,台当局只剩1款疫苗能选。

台湾资深评论员黄智贤痛斥,蔡政府现在没有米下锅了,不但没有制造核酸试剂的能力,更没有疫苗。“深绿”的陈时中,是有多反人类?对“中国”二字的仇恨是有多深?而试剂和疫苗靠“台独”嘴炮,根本变不出来。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衞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25日表示,预计到今年底中国大陆新冠疫苗产能可达6.1亿剂,明年可达10亿剂以上。

陆愿供疫苗展现人道善意

岛内中国文化大学刘性仁教授向大公报表示,拒绝大陆新冠疫苗,将错过防疫治疗的黄金关键期。民进党当局“台独”思维作祟,非但无助於防疫抗疫,反而使两岸关系更加紧张动荡。大陆愿意提供疫苗是人道善意的展现,台湾当局应以防疫为优先,不要自欺欺人,罔顾民众的健康安全。

厦门大学台研院副院长张文生教授向大公报表示,陈时中作为医学专业出身的专业人士,又是台湾当局衞生部门的负责人,不钻研自己的专业,却热衷於政治,反映了陈时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政客,完全不顾台湾民众防御需求。他指出,生命健康不是儿戏,更不应是政治粉饰和权谋操弄的牺牲品,这种只顾捞政治资本,完全不顾台湾老百姓死活的政府,要它何用?

防疫漏洞未补 台输出病毒38例

据中时新闻网报道:自6月以来,不断传出从台湾离境的旅客被验出罹患新冠肺炎,9月22日更是一口气发生18起类似案例,累计输出确诊个案达到38例。对此,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与医界专家26日共同呼吁台当局,应在旅客离台前进行筛检,避免一再输出病例,影响台湾声誉。

国民党党团总召林为洲当天表示,大量离台后确诊新冠肺炎的案例,显示台湾的边境管理有必要超前部署,例如要求乘客上机前先筛检,这样做可以保护机上其他旅客,也维护台湾声誉,否则日后要与其他地区协商开放边境时,对方看到台湾一堆输出病例,怎麽能放心。

台湾预防医学学会理事长陈宜民指出,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建立筛检平台、加快筛检速度、降低筛检价格都很重要,防疫应该追求不漏掉任何病案。他举例,18人从台湾入境菲律宾确诊后,台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却只为每位确诊者匡列20位接触者,但现实中有可能只接触这麽少人吗?所谓的精准防疫,其实很容易有漏洞。

“防护衣台湾队”也灌水 三成靠进口

图:台湾成衣厂在赶工生产防护衣\资料图片

据中通社报道:近来“口罩台湾队”发生多起厂商以进口口罩混充台湾制造事件,台媒27日报道披露,防护衣也有类似情况。资料显示,截至9月中旬,民进党当局征用隔离衣、防护衣共约1300万件,其中有超过400万件是从海外进口,比例超过三成。

今年3月中旬,民进党当局宣布“防护衣台湾队”成军。当时蔡英文前往制造防护衣的厂商视察,表示防护衣、隔离衣属於战略物资,全部要从本土生产的方向规划。

不过,由台湾“衞生福利部”提供给中国国民党立委的资料显示,当局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征用防护衣、隔离衣到9月17日为止,总计征用约1307万件,其中有407万件左右是从海外进口,约占征用数量的31%。此一结果,等於推翻蔡英文的防护衣全部本土生产宣示。

国民党立委蒋万安表示,民进党当局弄了一大堆的“台湾队”,每个都要求自给自足,实际上只是为了大内宣,其实大多数问题未必出在厂商,而是当局各种规定的矛盾和前后不一。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