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民进党摆乌龙 台糕点销陆受阻

2022-12-20 04:25: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两岸经贸往来密切。图为台湾业者在大陆销售台湾糕点。 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据中通社报道:大陆方面去年4月发布新规,要求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需注册登记,部分台湾企业因注册信息不符合规定,产品暂停输入大陆。但民进党当局从主管单位到官员,仍一如往常打“抗中保台”牌,更借由一个凤梨酥案例,大肆炒作大陆试图“窃取”商业机密。但事实是,台当局摆乌龙,把凤梨酥等糕点列入“包馅面食”分类中提出注册申请,但“包馅面食”其实指的是饺子、馄饨、包子等食品,导致业者走了冤枉路。后来一些业者自行登记,结果注册成功率明显提升。

  在没有按大陆新规完成注册的台湾食品企业中,不乏糕饼业者。近日,有台媒报道称,某知名凤梨酥品牌被大陆要求提供厂房设定、配方比例等资料,因担心商业机密“外流”决定放弃申请。与此同时,台当局也跳出来宣称,大陆要求业者在注册时须填写“原料或配料占比”和“加工工艺”,有部分厂商因此受影响,不愿继续申请注册。

  连日来经过许多熟悉两岸食品进出口人士的披露,原因逐渐明朗。岛内众多糕饼业者注册未通过,实则是台当局“搞乌龙”,把凤梨酥等糕点列入“包馅面食”分类中提出注册申请,但“包馅面食”其实指的是饺子、馄饨、包子等食品,导致业者走了冤枉路。

  岛内业者遭台当局误导

  经过进一步追踪发现,在当局协助注册失败后,相关食品业者改自行注册,并将所属食品分类改填为“糕饼类”,结果注册成功率明显提升。显示这只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而非民进党恶意炒作的“窃取机密”。有贸易商指出,台湾有不少糕饼业者在去年11月申请注册,今年1月得知未通过,被退件的原因就是申请类别出错,之后改申请一般糕饼便顺利通过。这就说明多数厂商先前都被当局误导,后来才知道怎么做才符合要求。

  一个数据也能说明问题:台食品药物管理机构协助业者提交的3305件注册申请中,至上周为止,仅855件通过审查,通过率只有25%。另一方面,关于台当局炒作大陆要求台湾业者提供产品配方比例与加工工艺的问题。据查证,台湾的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在产品描述及贮运方式栏位,就要求业者需注明主要原料、食品添加物、加工方式等详细资料。事实上,要求食品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是国际上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管理的普遍做法,放诸其他国家和地区标准皆相同。

  大陆相关措施非针对台湾

  更重要的是,大陆的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并非特别针对台湾,而是适用于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注册申请表格,与台湾并无二致,也未听闻有出口受阻问题。

  一颗小小凤梨酥,在大陆暂停台湾食品进口风波中,成为台当局“抗中保台”的又一牺牲品,折射出其从不检讨自身问题、只懂推诿卸责的傲慢心态。但事实摆在眼前,业者自行注册反而比当局协助的成功率还高,请问台当局究竟做了些什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