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一个吃货的执著”

2023-09-25 04:03: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台青谢嘉琪创立的螺蛳粉品牌如今已在台湾实现量产。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它不仅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更是为了享受味觉上的愉悦和文化上的传承。随着两岸交流,在大陆不仅能吃到卤肉饭、牛肉面等地道的台湾小吃,近几年随着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大陆的魔芋爽、亲嘴烧、螺蛳粉等特色美食也风靡台湾,成为台湾年轻人社交的“硬通货”。这让回台探亲的台湾姑娘谢嘉琪嗅到了商机,她决定在岛内生产袋装螺蛳粉,尽管困难重重、跑遍全岛,仍不退缩。她形容这是“一个吃货的执著”。“美食交流是没有界线的,我想成为两岸美食家,用美食架起两岸交流的桥梁。”谢嘉琪说道。

  大公报记者 曾萍(文、图)

  “我记得我第一次吃螺蛳粉,是2011年第一次去广西南宁的时候,当时闻着觉得好臭,但是吃起来却觉得非常好吃。”谢嘉琪回忆着自己第一次吃螺蛳粉的感受。在新冠疫情前,她曾和朋友合伙在南宁市开了几家螺蛳粉实体店,笑言“自己不仅爱吃螺蛳粉,也了解螺蛳粉”。在今年春节前,谢嘉琪回台湾,在酒店隔离期间,她上网看到螺蛳粉在台湾年轻人圈子里特别受欢迎,于是萌生了在岛内开一家螺蛳粉店的想法。

  台当局“禁令”不受欢迎

  “我看在‘虾皮’(购物APP)上,大陆螺蛳粉的销量特别惊人,其中一家店最高销量就有36万包,这在台湾是很高的销量。我在广西这么多年,我对螺蛳粉也甚是了解,这真的是很大的商机。”

  当时,恰逢民进党当局颁布所谓“螺蛳粉禁令”,但台湾民众根本不买账,岛内社会迅速掀起了一股螺蛳粉的“囤货潮”。“螺蛳粉在台湾简直是自带流量,在台湾的实体店经常客满,讨论度也很高。”谢嘉琪说,近几年,台湾的年轻人因喜欢抖音、小红书,也爱上了大陆美食,而螺蛳粉正是备受台湾年轻一代喜欢的“网红美食”。谢嘉琪嗅到了螺蛳粉在台湾的商机,但由于受疫情影响实体店经营并不理想,于是她接受了朋友的意见,打算在台湾生产自主品牌的袋装螺蛳粉。

  “但是我没想到,这个想法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对于常年在大陆工作生活的谢嘉琪而言,要在台湾生产袋装螺蛳粉,从注册公司、商标到寻找原料每个环节都困难重重。“我一开始甚至有点像无头苍蝇,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注册公司要从哪个环节开始,这些都需要自己慢慢理顺。”谢嘉琪说,自己并不是“知难而退”的人。她去网上搜索螺蛳粉的原材料,然后对照着搜索岛内哪里可以买得到这样的材料。“为了找‘螺蛳’的原材料石螺,我开车到台南,去嘉义找,但是供应量还是太少了。”谢嘉琪笑言为了实现自己“异想天开”的想法,从去年5月,她便开着车在岛内跑了一圈。

  感谢广西友人提供秘方

  谢嘉琪坦言,光是为了克服原材料的问题,她就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我甚至还把石螺买回家,自己刷了之后熬汤来试味道。”解决原材料的问题之后,最重要的是保持味道上的尽可能还原。谢嘉琪很感谢在南宁的合伙人,无私地给她提供帮助,并把汤底的秘方提供给她,让她可以在台湾还原味道相似度80%至90%的螺蛳粉。“螺蛳粉最重要的就是口感弹牙的米粉。我找了大概十几家米粉厂,沟通了很多次,最后我才决定其中一家厂家合作,一起生产了一款口感上最接近的螺蛳粉。”谢嘉琪希望尽可能地还原她记忆中广西螺蛳粉的味道。她将其解释为“一个吃货的执著”。

  皇天不负有心人。谢嘉琪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首批生产的5000包袋装螺蛳粉刚上市8天就全部卖断货。“我觉得口味不错,最大的特点是我们的袋装螺蛳粉里面有原汤,有点像预制菜,打开后不需要加水,直接加热就可以吃了。”

  台湾消费者对螺蛳粉味蕾上的认可超出了谢嘉琪的预期。她说,目前正在加紧提高产量,并且计划下一批推出“加臭加辣”的袋装螺蛳粉。“现在产量约15000包,根本供不应求,很多团购我都不敢接单。接下来我们会把产量提上来,每批能达到30000至50000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