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台潜艇搞“陆上”下水礼 被嘲“旱鸭子”

2023-09-29 04:02: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台产潜艇28日在高雄台船海昌厂区举行所谓“下水礼”。\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据台媒报道,台湾首艘自造潜艇28日在高雄厂房举行所谓“下水礼”,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致辞时还叫嚣,“潜艇就在眼前,过去被视为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做到了”。但实际上,潜艇并没有下水,根本就是“旱鸭子”。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28日表示,无论民进党当局建造或者购买多少武器,都阻挡不了祖国统一的大势。两岸专家指出,台湾方面建造潜艇的技术并不成熟,重要设备都是靠海外支援,如今为了让蔡英文主持“下水礼”,竟然不惜大幅提前完工,许多测试仍未完成,其性能备受质疑。

  台当局耗时7年、花费500亿元新台币打造的自造潜艇原型艇28日在高雄厂区举行“命名暨下水典礼”,由蔡英文主持,并举行掷瓶仪式,正式命名为“海鲲军舰”、舷号为“711”。相较台海军现有4艘“古董”潜艇的十字尾舵,“海鲲”为X型尾舵,台船董事长郑文隆宣称,“性能绝对优于现役潜艇”。

  台船董事长郑文隆日前称,因潜艇外壳有机密装备,不宜对外显示,且仍需经过相当多测试后才能真正泡到水里;因此只会沿袭造船传统,简单接触水。对此,岛内网民吐槽说“连水都没碰到,叫下水吗?”

      按计划,“潜艇自造”的首艇原订是今年完成封壳,然后于2024年5月20日下水,在2025年11月才会交付成军。但在蔡英文的“强推”下,“下水礼”提前到了今年,也由此引发了“政治下水”质疑。岛内舆论指出,这无非是为了让蔡英文宣扬所谓“政绩”。

  测试未完成 性能受质疑

  台湾《联合报》评论称,由于缺乏经验,台军首艘自造潜艇必然面对诸多问题,目前的“政治下水”等争议,仅为冰山一角。文章认为,该项目存在五大风险,包括成本风险、时程风险、技术风险、系统整合风险以及政治风险。

  有分析指出,台产首艘潜艇匆匆赶工,是否依“出厂测试(FAT)”、“泊港测试(HAT)”及“出海测试(SAT)”的程序完成各项测试?如果只是在船坞内做静态展示,与海军传统的下水定义有极大的出入。一个“出海测试(SAT)”至少要一、二个月。而每一次的测试,还要经过查察检修,因此,原计划提出的“明年五月下水”是合理的测试期程。此外,潜艇“封壳”之前,“红区(非台湾自制)装备”,是否都以完成测试?舍弃AIP(绝气系统)改采锂电池的供电系统,安全测试是否合格?这些攸关潜艇的安全性能。

  对于“台军方称,自造潜艇是台海军不对称战力的关键,要阻止解放军进入太平洋包围台湾”,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28日表示,不过是螳臂当车,终将会自取灭亡。所谓“阻止解放军进入太平洋”,这是痴人说梦。无论民进党当局建造或者购买多少武器,都阻挡不了祖国统一的大势,都撼动不了解放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8日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统一必然要实现。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挥霍台湾老百姓的血汗钱,制造两岸的对立对抗,只会破坏台海的和平稳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