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名为“自造舰” 实为“拼凑货”

2023-09-29 04:02: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记者苏榕蓉报道:对于台湾首艘自造潜艇举行“命名暨下水典礼”,但现场并没有举行真正的下水仪式,华侨大学学者张立齐向大公报表示,这背后透露出不少问题。

  张立齐分析,台湾自造潜艇的建造过程并不顺利,曾经遭遇过多次的困难和挑战,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关键的技术和零部件,尤其是柴油机、电池、减震系统、压力壳等核心部件。除了技术和零部件的问题,台湾自造潜艇的建造过程还面临着时间和成本的压力。

  张立齐分析,和解放军海军的039A/B常规动力潜艇相比,台军的潜艇已经落后几十年。从现场为数不多的照片来看,该艇还没有装备包括消声瓦等在内的一系列静音措施,焊接粗糙,潜艇上最重要的“红区”装备电池和桅杆尚未装配完成,可见蔡英文的“自造之路”如此急功近利,“海鲲”号未来到底能发挥出什么战力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根本改变不了两岸海军实力的悬殊对比。

  张立齐指出,民进党因为近期进口蛋争议导致民调下滑,让原计划2024年年底前交付的潜艇“政治下水”,目的就是要给明年1月的选举拉票。实际上,台所谓“自造武器”无非是螳臂当车,在浪费人民的血汗纳税钱,不论是“海鲲”号潜艇,还是后续潜艇建造计划,都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此外,有专家表示,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专业人士以及厂商暗地里帮台湾建造潜水艇,从技术层面上讲,台湾本身并没有能力对潜艇进行零件整合和综合集成,造出来的潜艇在航速、续航力、下潜深度上面都远远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