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曹景雯在富阳开设琴社,传授古琴演奏技巧。
“好的音乐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我想以古琴为媒介,与台湾年轻人开展交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把根留住。”浙江杭州富春江畔,古琴声悠悠。自小在杭州长大的“00后”台湾青年曹景雯得国家级浙派古琴非遗传承人郑云飞亲传,习琴13年。2023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曹景雯来到位于富阳的“公望两岸圆缘园”,开设了一家名为“洄流轩”的琴棋茶社,向来到大陆的台湾青年传授古琴演奏技巧,以古琴为桥,努力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大公报记者 连愍钰杭州报道(文、图)
“我的爸爸生于台北,祖籍江苏扬州,妈妈是杭州人,祖籍富阳。”洄流轩内,曹景雯指着不远处高低起伏的群山和缭绕的云雾告诉记者,这片好山好水,她初见便爱上了。“《富春山居图》一半在台湾,一半在杭州,就像我一样,一半来自台湾,一半来自杭州,这里是《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因此我对这有着别样的情愫。”
传承浙派古琴技艺
起初,洄流轩主营古琴与围棋教学。“古琴在古代是一种作为疗癒的乐器,弹琴是一种内观的过程,浙派古琴演奏风格悠扬缓慢,在如此静谧的黄公望隐居地弹琴与下棋,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谈起古琴,曹景雯饶有兴致,她回忆道,与古琴结缘,始于12岁那年。
“初次听闻郑云飞先生的古琴琴音,沉稳醇厚,非常独特。郑云飞是国家级浙派古琴非遗传承人,其师承浙派古琴近代代表性传承人徐元白先生。”喜欢上古琴,对曹景雯而言似乎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曹景雯向记者展示了手指上的老茧,日复一日的练习之下,它们已经成为了她身体的一部分。“幼时学习,娇嫩的手上总是会多出许多血泡,但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对古琴的喜爱又会让我重燃热情,古琴像我的一位老朋友,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无法割舍了。”
经郑云飞老师9年的口传心授,悉心教导,并再三嘱咐,希望曹景雯能够将最传统的浙派古琴技艺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我教授的对象最开始是我身边的朋友,渐渐便有学生慕名来求学,来到富阳后我经常能接触到来陆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随之也跟随我习琴。”曹景雯说。
曹景雯介绍,浙派古琴在台湾传承人寥寥无几,发展两岸浙派古琴,开展两岸音乐交流,是她心之所向。“‘公望两岸圆缘园’每年都会有很多台湾青年前来,他们对中华传统非遗文化都非常感兴趣。”曹景雯向台湾青年们介绍了浙派古琴,“对于很多不太了解古琴的台湾青年来说,我会用改编他们熟悉的闽南歌曲来提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古琴版的《望春风》就很受欢迎。”曹景雯表示,教学相长,在教授古琴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许多新的体悟。目前,她正在申请非遗传承人,积极推动两岸浙派古琴文化的交流与学习。
拓展多项传统品鉴活动
“琴棋书画戏诗酒花茶香”,在古琴、围棋教学之外,曹景雯逐步拓展了古珠、老茶、书法、线香等品鉴活动。一进洄流轩,就能看到橱柜中收藏了大小不一色彩亮丽的古珠。曹景雯表示,这些古珠大多来自台湾。
“收藏的爱好承自我爷爷。”曹景雯说,自己父亲延续了爷爷的这份爱好,喜爱收藏古珠与老茶,洄流轩原本是父亲创立的,在上个世纪有不少台湾人买下大陆的老物件带回台湾珍藏,这些东西回流到大陆,“洄流”二字的偏旁都是“”,代表着店里的很多物品都是从台湾回流而来。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曹景雯赴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重点研究中国古代首饰方向。她将所学技能与古珠结合在一起,成立了珠宝品牌“山风行”,从博物馆的文物与敦煌壁画中汲取配色灵感,用自台湾回流的材料设计了多款耳环、胸针、手串等首饰。“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台青小伙伴们到我们店里,学习非遗技艺,包括古琴、花丝镶嵌、点翠、宋代点茶等,我们还可以穿着汉服在黄公望隐居地里拍摄美美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