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着眼创新与气候变化致力全球长远福利 美两学者夺经济学奖

2018-10-09 03:17:13大公报 作者:刘益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据诺贝尔奖官网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8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经济学教授威廉.诺德豪斯,以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两位获奖者均在宏观经济学领域取得成就,将气候变迁以及知识、创新融入经济分析与发展之中,对于全球应对气候问题以及利用科技为人类更好地服务,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两位学者在经济学界久负盛名,其研究成果已是学习经济学无法绕过的基本理论。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声明中表示,诺德豪斯和罗默获奖,是因为他们“将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融和进入长期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增长)之中”。他们设计的方法可以“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基本和最紧迫的问题:全球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和世界人口的福利”。

“减碳不难” 应征排放税

人类的活动令地球的气温在过去的一百年中迅速上升,而诺德豪斯是第一个建立模型,描述经济与气候之间相互关系的人。

诺德豪斯本身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广,包括环境、价格、能源、技术变革等等,而他在气候经济学领域成就尤其丰硕,是全球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顶级分析师之一。

气候经济学研究气候变化对人产生的影响,揭示气候能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以及商品选择,是传统经济学的一个分支。20世纪70年代,当化石燃料的燃烧令气候问题愈发严重时,诺德豪斯开始将气候变化纳入自己的研究课题。从那时开始,他发展了研究全球变暖的经济学方法,包括整合的经济和科学模型的构建(DICE 和RICE模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该模型整合了理论和来自物理、化学和经济学的实证结果。这些模型如今已广泛传播并用于模拟经济和气候共同发展。它可以用于测试例如碳税等相关气候政策干预经济的后果。

此外,诺德豪斯最引人注意的观点之一则是,他认为温室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是将现行的排放许可制度转向征收碳排放税制度。他还设计出了在四种不同的气候策略下,未来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诺德豪斯表示,“要控制碳排放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开始尝试,就会惊喜地发现这并没有预想那样困难。”

四要素维持可持续发展

罗默是最近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热门得奖人选,去年就有人预测罗默会得到当年的诺贝尔奖,可惜并未如愿,而今年得奖也可谓是实至名归。

罗默经过对经济增长领域的长期研究,于1986年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简言之就是研究如何在以资源有限而稀缺、收益递减的物质世界中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罗默提出了四要素增长理论,即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和劳动(非技术劳动)外,又加上了人力资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以专利来衡量,强调创新)。藉此,他将知识这一要素完整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使其做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罗默的这一内生模型就对整个世界与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知识付费的出现就是其结果之一。此模型使得知识如资本一样,成为一种生产要素,纠正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带来了经济增长分析的全面复兴。

罗默在获奖后表示,“科技与天气不同,不仅仅是由外界作用于我们,它是一个我们可以用来做好事的工具。”

保罗.罗默

保罗.罗默生于1955年,他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方面的专家并且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力候选人。罗默在197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83年在该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被《时代杂志》选为1997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

罗默曾任教于史丹福大学,2016年起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资深副总裁,直到今年1月卸任,转任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

威廉.诺德豪斯

77岁的威廉.诺德豪斯是耶鲁大学最高学术等级的斯特林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气候变化经济学,指出人类因对气候问题不作为而带来灾难性代价。诺德豪斯曾在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67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诺德豪斯不但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也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他2004年获选为美国经济学会的杰出研究员,2013年当选学会会长。1999年起,他成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引人才重环保 理论模型香港可鉴

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诺德豪斯和罗默两位美国经济学家。此次诺贝尔奖主要是表彰他们在“融合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进入到长期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增长)”上的贡献。

香港大学经济学博士蒋雅婷在接受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诺德豪斯与罗默研究理论和模型对香港来说也有借鉴意义。

蒋雅婷介绍,环境污染和科技创新是各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她分析香港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所以诺德豪斯和罗默的模型理论也适用于分析香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引进科技创新型人才,制订环境保护政策等。

同时还可以促使政府在分析经济增长问题时,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最后,这一理论还可以启发政府和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姜宏告诉大公报记者,凡是学习经济学,无人不晓诺德豪斯和罗默两位泰斗的理论。他表示,实际上诺德豪斯和罗默早已被学界和政界所知悉,作为经济学解释性模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界共识”,对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有参考价值,因此两人的获奖是实至名归。

联合国:2030年全球升温1.5℃

据《卫报》、美联社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8日在韩国仁川发表一份重量级报告,警告称各国需要将全球平均气温上涨幅度控制在1.5℃以内,方能令人类在未来的数十年保证适宜的生存环境。

这份报告建基于超过6000份科学研究,长达728页,有超过80位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参与,指全球温度最快在2030年会突破气温升幅期望控制值的1.5℃。

原本《巴黎协定》的目标是要把全球气温的平均升幅,抑制至与工业革命前的水平相比高2℃之内,并致力争取把目标收紧至1.5℃之内。但目前全球气温已上升了超过1℃,若突破最后的0.5℃防线,可能带来极端干旱、山火、洪水和粮食短缺的风险。但若能把气温升幅限制在1.5℃以内,地球的气候、人类的健康以至生态系统都会有显着的改善。

然而报告又指出,目前“没有确实方法”可让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以内,各国必须迅速而深远地改变能源系统、土地利用、城市和工业规划、运输和建筑用途。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