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9日,二战原韩国劳工及家属在韩国最高法院外,要求三菱重工道歉及赔偿\美联社
【大公报讯】据韩联社、共同社报道:日本曾在二战中强徵韩国劳工,而劳工赔偿也是影响日韩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近期日韩关系再度因此而紧绷。上月30日,韩国最高法院裁定新日铁住金向韩国原劳工赔偿一亿韩圜。时隔一个月,最高法院又裁定三菱要向原劳工进行赔偿。判决引起日本的激烈反抗,当日召见韩驻日大使,韩国亦召使抗议予以回击。两国於同日互召大使抗议的做法实属罕见,已掀波澜的韩日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
早前,6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强徵的劳工和「女子勤劳挺身队」中的4名受害者及1名受害者遗属,分别向三菱重工提起索赔诉讼。29日,韩国最高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裁定三菱重工向6名被强徵的受害劳工每人赔偿8000万韩圜(约56万港元),向受害女子每人赔偿1亿至1亿5000万韩圜(约70万至105万港元)。
日或诉诸国际法庭
最高法院判决宣布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表示判决违反1965年《韩日请求权协定》,绝对不会接受,日本政府也要求被告的日企等拒绝赔偿。当日,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秋叶刚男紧急召见韩国驻日本大使李洙勳表示抗议,韩国以牙还牙,亦随即召会日本驻韩国大使长岭安政表示抗议。韩国和日本同天互相召使抗议属相当罕见之举。
河野太郎声称,此举从根本上颠覆1965年韩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法律基础,韩方如不立即采取适当措施,日方将出於保护本国企业活动的目的,采取一切可能的应对措施,包括诉诸国际法庭。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要求韩国方面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如纠正违反国际法的做法。
韩国外交部发言人鲁圭德回应,对日本反驳韩国最高法院裁定感到遗憾,并敦促日本政府保持克制,勿做出不利於两国关系发展的举措。韩方表示日方罔顾问题根源,从政治上过分渲染此事,不仅对解决问题毫无裨益,而且对发展面向未来的韩日关系毫无帮助。
劳工问题 韩拒妥协
韩方今次的外交动作较上月底最高法院首次判日企赔偿二战劳工时力度更大。当时日方也曾召使抗议,但韩方只由国务总理李洛渊出面表态,称希望发展面向未来的双边关系,并未指出日本政府表态不正当,也无召使抗议。据分析,韩国政府本次冒着韩日关系紧张加剧的风险,也仍对日方采取行动,表现出在劳工问题上的不妥协的态度。
近来,河野太郎对韩国的不满也溢於言表,他曾指「哪个国家都很难与韩国政府共事」,判决「是暴行,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挑战」,「如果韩国外长没有像样的交代,就算来日本也难办」。韩国外交部则斥责河野太郎作为管理外交关系的高官,不应发表不专业的、不合适的言论。
日本所谓的「女子勤劳挺身队」,由符合某些条件的少女组成,目的在於补足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军备生产力的不足。这些女性劳工通常被派往日本境内飞机零组件工厂及纺织工厂等地,以「义务劳动」之名无偿工作。日韩双方均未掌握这批劳工的实际人数,但调查日本3家公司的名册,发现至少有1661人。
对日本企业进行起诉的韩国原劳工,以在广岛市等地的机械制作所等处被迫从事劳动,并遭遇核爆为由提起诉讼。2012年起诉,一审和二审均在韩国胜诉,光州高等法院勒令被告赔偿共计5.6亿韩圜,但由於三菱重工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案件推延至今才最後宣判。
经济不景气 文在寅支持率首跌破五成
图:被强徵的「女子劳动挺身队」\网络图片
【大公报讯】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推动朝韩关系以及半岛无核化问题上备受世界瞩目,但国内仍面临经济、就业的严重挑战。29日,一项韩国民意调查显示文在寅的施政支持率为48.8%,这是他上任以来,支持率首度跌破50%。
11月26日至28日,韩国民调机构Realmeter受TBS广播电台委托,对韩国全国1508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本次结果。48.8%的受访者对文在寅施政给予积极评价,较上周下滑3.2个百分点;45.8%的受访者给予消极评价,较上周上升3.3个百分点。在朝韩以及韩美高峰会谈相继举行的9月第4周,文在寅施政支持率曾一度高达65.3%,但之後连续9周下滑,并创下执政以来最低点。
持中立态度的受访者中,对文在寅施政给予消极评价的比例(50%)首次超过积极评价(46.5%)。同时,50至59岁的受访者对文在寅的消极评价也增加。
Realmeter分析称,经济不景气是导致支持率下滑的主因,就业、投资等各种经济指标持续下滑,民众对振兴经济的期待值随之下降,部分在野党和舆论对文在寅经济政策的攻击,也是影响民调结果的原因之一。此外,朝鲜、美国无核化谈判陷入僵局与「对朝鲜援助过度论」、「朝韩关系超速论」等,也对文在寅的支持率造成负面影响。
日韩关系冰封 「共同宣言」发表20年渐褪色
图:1998年,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左二)与时任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右二)签署《日韩共同宣言》\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据韩联社、新华社报道:今年是《日韩共同宣言》签署20周年,但日韩两国政府都未有举办政府层面的纪念活动。分析指,两国关系因领土纠纷、劳工赔偿、「慰安妇」等问题再度恶化,宣言意义日渐褪色。
「共同宣言」由时任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和韩国总统金大中於1998年共同发表,提出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的双边关系等。在宣言签署後,两国关系处於相对稳定状态,但仍遗留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日,韩国政府由於不满与日本签订的《韩日慰安妇协议》,单方面宣布解散用於赔偿受害者的「和解与治疗基金会」。日本对此亦强烈反对,直斥韩国不遵守国际承诺。
在二战劳工赔偿问题上,韩国此前的原告屡屡败诉,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日韩两国1965年恢复邦交时签署的《日韩请求权协定》。这一协定规定日本向韩国提供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双方确认「关於两缔约国及国民(含法人)的财产、权利和利益以及两缔约国及国民之间的请求权的问题」得到「完全和最终解决」。日本政府及日方被告据此认为,韩国劳工的请求权问题已经解决,原告无权再向日方索赔。
然而,韩国最高法院却在上月30日支持4名二战时期遭日本强徵的韩国劳工的索赔权,认为两国的协定并不影响个人索赔,判决涉事日本企业新日铁住金公司向每名原告赔偿1亿韩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