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乌克兰颜色革命|美梦成噩梦 拥抱西方遭弃沦全欧最穷国

2019-08-28 04:24: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示威者高举乌克兰国旗\路透社

2013年11月21日至2014年2月22日,乌克兰爆发了“亲欧盟示威运动”,当时几十万青年走上街头,要求亲欧弃俄。和平示威迅速升级为警民冲突,首都基辅市中心化为一片焦土。虽然这场“革命”把亲俄的总统赶下台,换上了亲欧领导人,但乌克兰却并未走上康庄大道,西方国家口惠而实不至,东部内战持续,国内愈发撕裂,经济恶化衰退,人均GDP在2018年沦为全欧洲最穷国。当时抱着美好愿望上街的青年在激情过后,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西方和国内反对派用于颠覆政权的工具。\大公报驻乌克兰特约记者 张 浩

“朋友们!所有已经来到独立广场的朋友们,你们太棒了!那些暂时还没有来的人,赶紧来与我们汇合……”2013年11月21日下午,当拳王维大利.克里琴科在推特写下这句颇有煽动性的留言时,这场在维基百科中被命名为“乌克兰亲欧盟示威运动”的历史事件正在拉开序幕。

当天,数百名激情勃发的年轻人呼朋引伴,举着自制标语,从城市各个角落汇聚至基辅市中心美丽的独立广场。在乌克兰传统信仰中象征家庭守护者“灶母神”的金色雕像下,他们发表热情澎湃的演讲,点燃篝火,组织夜间聚会,兴味盎然地结识新的伙伴,倾诉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期待……

然而,彼时这些被浪漫与激情燃烧着的人们都不曾料到,这场所谓的革命运动将会持续三个月之久,并且会从平和的广场政治秀,最终演变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图:乌克兰首都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在示威运动后沦为废墟\法新社

93天亲欧示威123死逾2000伤

如果示威只是一种表达观点的方式,那就不会有悲剧。然而,当时乌克兰示威者的目标,却从最初反对政府暂停签署长达四年的乌欧联系国协议、主张与欧洲一体化,逐步转变为要求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广场示威的手段也逐渐脱离和平抗议的轨道。嗜血的潘多拉之盒一旦打开就再也盖不上了。到了2013年11月末,基辅市的示威人数一周之内就突破了十万,并开始向其他主要城市蔓延。警察与示威者几轮折冲震荡后,示威者越发激进和暴力。他们戴着面具和各式头盔,手持木棍、燃烧瓶等武器,阻断交通,占领政府建筑,武力对抗警方。甚至有戴面具的示威者驾驶推土机,冲向警方的人肉封锁线,造成100多名警察受伤……流血事件随着暴力对抗加剧不断激增。

在被称为“最血腥一天”的2014年2月18日,据现场亲历者对记者描述,当时基辅市中心到处是燃烧的轮胎、毁弃的汽车残骸、警察和示威者构筑的临时路障,甚至沾满鲜血的尸体。抗议者向警方投掷石块和汽油弹,警方则回之以催泪弹、水炮及镇暴闪光手榴弹。在随后几天里,甚至有身份不明的第三方枪手同时向示威者及警方开枪,令本已紧绷的紧张态势进一步恶化,警方和示威者都被点燃了。

根据乌克兰卫生部事后统计,为期93天的示威运动共造成123人死亡,两千多人受伤。死伤者中有年轻的示威者,也有同样年轻的警察和内务部队士兵。

美欧政客亲临现场“打气”

独立广场示威活动进行正酣之时,欧盟外交政策专员阿什顿、美国助理国务卿纽兰、格鲁吉亚前总统萨卡什维利、德国外长基多、欧洲议会自由党团领导人伏思达等西方各国头面人物,纷纷带着慰问品亲临现场加油打气。他们一方面向当时的乌克兰政府和领导人施压,以制裁相威胁,令其不得实施紧急状态或对示威者采取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又在广场上煽风点火,对示威者多方许诺,赢得了年轻人炽热的掌声。

2013年12月15日,美国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和克里斯托弗.墨菲不远万里飞临基辅。在独立广场的舞台上,声嘶力竭的麦凯恩对台下的观众说,他来支持乌克兰人的正义事业,并许诺美国会支持乌克兰融入欧盟一体化进程,“乌克兰将使欧洲变得更好,欧洲也会使乌克兰变得更好”。站在一旁的墨菲不失时机地补充道:“乌克兰的未来在欧洲,美国支持乌克兰作出这一选择……你们正在创造历史!”台下掌声雷动,震耳欲聋。

然而,独立广场的鲜血与掌声过后,历史并没有翻开更美好的篇章。参与领导示威行动的彼得.波罗申科在亚努科维奇逃亡俄罗斯后,于2014年5月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新一任总统。

图:独立广场的原貌\法新社

亲欧派上台 经济越发陷泥淖

这位以推动乌克兰与欧洲一体化为目标的总统承诺结束战争,也承诺将在西方伙伴的支持下恢复经济,让民众过上好日子。但他在任内既没有解决与俄罗斯的顿巴斯战争,也未能被心仪已久的欧盟和北约接纳。更令普通民众失望的是,乌国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2015年乌克兰GDP下降9.9%,工业生产总值下降13.4%,超过500万人失业。就算在欧盟─乌克兰自由贸易区协定2016年正式生效后,乌克兰GDP增长也不尽如人意。到2018年,乌克兰与示威运动之前相比,已失去了20%的工业生产能力,经济结构几乎完全被改变。波罗申科本人更是屡被对手指责利用权力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这就是乌克兰抛弃俄罗斯这一传统最大贸易伙伴后的结局。

乌克兰民众从满怀希望,到等待观望,直至对波罗申科等依靠示威上位的一帮人彻底丧失信心。2019年初的新一轮总统大选中,政坛新人泽连斯基与波罗申科进入第二轮投票,两人在基辅奥林匹克体育场展开公开辩论时,泽连斯基第一句话就对波罗申科说:“是你的错误和未履行的承诺让我站到了这里”。这句话与其说是说给波罗申科听,何尝不也是说给当年在独立广场向乌克兰民众许下承诺的西方政治家听?

“亲欧盟示威运动”结束一年半后,乌克兰索菲亚社会研究中心的民调报告称,55.4%的乌克兰受访者认为这场运动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国家的发展需要稳定;25%的受访者认为这场运动的目标没有实现;13%的受访者表示很难作答;只有6.6%的受访民众认为这场运动实现了其目标。

2018年11月22日,这场运动五周年之际,一位在独立广场经过的路人接受采访时遗憾地说,“看看那边的兑换牌,运动前1美元可兑换8格里夫纳(乌克兰货币单位),现在1美元差不多换27格里夫纳。一切变得越来越糟了,这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

遭西方排斥 失俄罗斯市场

乌克兰曾经是“苏联工业布局最完整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前,乌克兰以全苏联约3%的领土面积,创造了全苏联25%的生产总值。1992年刚独立时,许多乌克兰人都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地媒体人曾对记者说,彼时大家都认为凭藉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煤铁矿藏、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实力,以及高质素人才,乌克兰可以迅速崛起。“我们不用再给其他加盟共和国输血了,日子会马上好起来,过不了多久乌克兰就会崛起成为东欧的德国”。

然而,随着与东欧和独联体各国历史形成的产业分工被打破,乌克兰人所期待的好日子并没有到来,反而开始陷入了困顿。整个上世纪九十年代乌克兰经济持续大幅衰退,直到2000年才实现了增长。一些对西方充满憧憬的乌实业家恍然发现,即便已经没有了苏联,他们仍然被西方经济体系视为异类。

著名的“航空动力沙皇”马达西奇公司总裁博古斯拉耶夫曾对记者说,当他带着产品去法国参展和投标时,西方的航空制造商毫不客气地对他讲,“‘你的发动机很好,但我们不要’。为什么?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标准,他们不接受我们”,“后来我们想从西方企业那里买高纯度钛粉,他们也不卖给我们。还是中国人帮了忙,而且质量一点也不差。”而就是这家被西方排挤的乌克兰企业,在2014年俄乌交恶后又被迫丧失了占比70%的俄罗斯订单,不得不再次裁员求生。

青年大量外流 复兴希望渺茫

乌克兰经济疲软,就业市场萎缩,导致有抱负的年轻人只能向东流入欧盟,为逐渐老龄化的欧洲国家输入新鲜血液。乌克兰著名经济学家,乌科学院经济与预测研究所所长瓦列里.戈耶茨对记者说,现在乌克兰在境外打工的人数大约在800万人左右,且以青壮年为主。随着人口大量外流,乌克兰被她养育的年轻人抛弃了,她的复兴变得更加渺茫。在记者住的基辅市小区电梯里,一张鲜红的英语培训广告上别有深意地写着“学好英语,嫁个好男人”。

乌克兰政治评论家普罗卡普丘克在接受采访时曾对记者说,过去波兰是“欧洲的走廊”,被东西两方来来往往的侵略者利用、蹂躏,甚至分割。现在,乌克兰取代了这一角色。当年许多示威者都表示,抗争是为了给下一代争取更好的未来,让祖国变得更好,但激情过后,他们最终沦为政客权力更迭的工具,成为地缘政治格局此消彼长的耗材。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