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年轻共产党人海外勤工俭学 | 寻访青春岁月 追随复兴梦想

2021-06-16 04:29: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部分成员在巴黎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左一为聂荣臻;最后排右三为邓小平。\新华社

  据新华社报道:时光倒流百年。一批批年轻人远渡重洋,来到欧洲这个思想启蒙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一边勤工俭学,一边探究救国图强之道。这些年轻人中的杰出代表,在学习中进步,在斗争中成长,他们意识到“实业救国”的愿望非常不现实,他们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革命先辈熠熠生辉的青春岁月,令一代又一代青年心怀激荡。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欧洲留下的红色足迹,必将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奋勇前行!

  恰同学少年 崭露头角

  图:1920年代,旅法中国学生在里昂中法大学内合影的资料照片。下图为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旧址。\新华社

  1919年3月17日,89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上海汇山码头登上日轮“因幡丸”,他们是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批学生。根据资料记载,1919年3月至1920年底,有记载的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分20多批乘坐轮船从上海黄浦江沿线各码头出发,赴法学生累计约1600人。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做工,他们在巴黎、蒙达尔纪、里昂等地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艰苦的求学和做工经历,使邓小平、陈毅等大批勤工俭学生深刻了解工人阶级所受剥削,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病有了直接认识。

  创建于1921年7月的里昂中法大学,是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类机构,建校经费来自捐款以及庚子赔款余额。然而,当时里昂中法大学的中方负责人违背承诺,将留法的勤工俭学学生拒之门外,也成为“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的导火索。留法学生们在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人的领导下,开展了“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但在法国当局的镇压下,运动最终失败。

  法国里昂新中法大学协会副主席阿兰.拉巴说,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在里昂的政治活动和斗争虽然曲折,却提高了青年学生的政治觉悟,一大批青年领袖从运动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法国中国问题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说:“旅法勤工俭学这一次遥远的旅程,让中国进步青年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形成了救国图强的新思想,而这段历史也成为法中友谊的历史纽带。”

  法国/周恩来写新闻 探索未来

图:周恩来旅法期间在旅馆前留影。\新华社

  巴黎十三区戈德弗鲁瓦街有家不起眼的“海王星旅馆”,这里见证了新中国首位总理周恩来旅法期间的革命生活。2001年,旅法多年的李建乐、杨艳春夫妇克服重重困难,买下这家旅馆。

  1920年,22岁的周恩来从上海启程赴法,他在1922年至1924年期间曾住在这家小旅馆。周恩来当年居住的房间现已改建成标准间,当时,这里只是一间面积仅七八平方米、没有卫浴设施的简易小屋。

  身居斗室的周恩来一刻没有停止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思考。他白天勤工俭学,晚上给天津《益世报》等报刊撰写通讯,同时发起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前身),开展党团活动,编辑革命刊物《少年》(后改名为《赤光》)。周恩来旅欧三年半,笔耕不辍,向《益世报》共撰写了57篇通讯,近25万字,稿件分析欧洲情势,纵论国际秩序。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的布洛涅森林空地上,周恩来、赵世炎等18名青年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邓小平也加入这一组织。

  1924年7月,周恩来结束旅欧生活。临行前,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前身给他评定:诚恳温和,活动能力富足,说话动听,作文敏捷……英文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书看报……热心耐苦,成绩卓着。

  德国 | 朱德读社科 钻研军事

图:一九二三年,朱德在德国哥廷根留学。\资料图片

  德国中部城市哥廷根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千年古城,以诺贝尔奖得主辈出的哥廷根大学闻名于世。如今在哥廷根大学中国学联的网页上,还可看到开国元勳朱德在哥廷根留学的简介。

  哥廷根市档案馆保留着当年中国留学生的材料,在一张贴有朱德照片的泛黄的登记卡上,年轻的朱德身穿西装,系着领带,浓眉下双目炯炯有神,下方是朱德用德语亲笔填写的注册信息,包括“姓名朱德”、“来自中国四川省”等相关内容。

  不同于一般的留学生,朱德留学时已年近40岁,从戎多年,他在这里学习社会科学,拓展了视野,了解了西方工业国的情况。

  在德期间,由于参加声援“五卅惨案”后上海罢工等革命活动,朱德曾两次被捕。1922年,朱德在柏林与周恩来相见。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朱德当年11月在马克思的家乡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名誉院长、汉学家余德美说,通过在德国的学习生活,朱德了解了当地政治组织的斗争策略、宣传技巧以及一些德国军队的相关知识,这对他日后的革命生涯有不小的影响。

  中国哥廷根学联主席王佳雯说,朱德的故事在学生活动中总会被提及,一直激励着留学生的爱国、报国情怀。

  比利时 | 聂荣臻学化学 立志救国

图:1922年,聂荣臻留学比利时。\资料图片

  20世纪20年代,约2000名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其中约十分之一转到比利时学习,沙勒罗瓦劳动大学成为接收中国留学生较多的学校之一。开国元勳聂荣臻元帅也是这批留学生中的一员。

  始创于1903年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曾是欧洲着名的工业技术学校之一。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里,聂荣臻阅读化学专业书籍的同时,还借阅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ABC》等书籍,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认识,他也重新思考留学的意义。

  他感到“实业救国”的愿望是非常不现实的。1922年6月,聂荣臻在一封写给四川老家的信中写道,“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要想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使四万万同胞都能有衣有食,只有建立劳工专政,实行社会主义。

  1922年8月,聂荣臻在比利时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此开始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