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举重项目跨性别选手进女子组竞争 被质疑不公平

2021-08-02 04:24: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哈伯德2018年参加英联邦运动会女子举重比赛。\资料图片

  综合法新社、《纽约时报》、《卫报》报道:正在进行的日本东京奥运会或将成为迄今最“性别多元”的奥运会。据美媒统计,至少168名性小众运动员参赛。2日,来自新西兰的哈伯德将参加女子87公斤以上级举重比赛,成为奥运史上首位公开身份的跨性别选手。多名专家及运动员质疑,跨性别选手参赛缺乏科学规范,哈伯德无须接受性别重置手术便可参加女子组比赛,实际上体能优势仍在,对其他女运动员不公平。

  哈伯德今年已43岁,较部分对手大出至少一轮,但2017年参加女子组比赛以来仍频频斩获大奖,比自己年轻时以男性身份参赛的成绩更出色。推动国际奥委会(IOC)改变跨性别者参赛规定、为哈伯德参加东奥铺平道路的美国“女跨男”运动员莫热力挺哈伯德,并表示:“这一时刻对跨性别群体而言意义重大。”莫热是首名加入美国国家队的跨性别运动员,去年参加了男子50公里竞走奥运选拔赛,但最终因伤退赛,无缘东奥。

  然而,1976年奥运男子十项全能竞赛金牌得主、同为跨性别名人的Caitlyn Jenner直言,哈伯德参赛,对其他选手并不公平。已退役的同性恋网球名将娜华蒂露娃亦表示,经历过男性青春期的跨性别女选手具有明显身体优势。

  国际奥委会承认指引过时

  根据IOC于2004年制定的规则,跨性别运动员须接受手术,才能参加另一性别的比赛。但在以莫热为首的性小众群体及平权组织挑战下,IOC于2015年修改规则,“男跨女”选手参加女子组比赛只须从比赛前一年开始,将血清睪酮水平维持在10纳摩尔/升以下。而“女跨男”选手参加男子组比赛不受限制,有评论就指,生理性别为女性的选手,选择跨性别后,参与男子组的高水平竞技可能性相当低。

  新西兰政府表示,哈伯德完全满足IOC要求。由于顶尖运动员跨性别个案稀少,相关研究仍有大片空白。但曼彻斯特都会大学的威廉姆斯博士指出,在高水平体育竞技场上,男性的肌肉质量、力量等比女性高出40%至50%,主要由于男性睪酮水平更高;按照IOC指引抑制睪酮水平一年后,跨性别运动员的肌肉质量等只会减少5%,不公平竞争优势依然存在。

  国际田联表示,包括顶尖女运动员在内,绝大多数女性的睪酮水平仅为0.12至1.79纳摩尔/升,而男性在7.7至29.4纳摩尔/升,差异巨大。2019年起,国际田联实施新规,禁止睪酮水平超过5纳摩尔/升的选手参加女子400米、800米及1500米赛跑。外界普遍认为,这条规则针对的是天生为双性但登记性别为女的南非跑手萨美雅。世界榄球联合会担忧跨性别女选手在激烈对抗项目中伤害到对手,于2020年禁止其参加国际比赛。

  IOC医学与科学主管巴杰特日前承认,IOC现行指引已经过时,缺乏科学支持。他表示,IOC将制定新框架,并让各个项目自行决定跨性别选手参赛规则。IOC于2019年重审相关指引,但要到东奥结束后才会出台新规。

  “包容”不应牺牲女选手

  很多网友质疑IOC为所谓“包容性”牺牲比赛公平,更牺牲女运动员权益。将与哈伯德同台竞技的比利时女选手范.贝林亨表示,她支持跨性别群体,但落实包容原则不应以牺牲其他人为代价。她形容哈伯德获准参赛是“一个冷笑话”,并直言:“这不公平。一些女选手改变人生的机会被抢走了,而我们无能为力。”

  已退役的蓝布瑞克斯本是新西兰女子举重项目一号选手,但2017年哈伯德空降女子组比赛后迅速打破了她的纪录。蓝布瑞克斯爆料称,教练当时给她下最后通牒:要么3个月内减重18公斤参加较轻量级比赛,要么直接走人。她选择减重,但后来觉得“受够了”,对新西兰举重队深感失望,决定退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