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学者:美国“反恐战争”落败 软硬实力双受损

2021-09-10 04:26:56大公报 作者:田文林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是“9.11”恐袭事件20周年,20年前的这一重大事件直接促使美国将伊斯兰世界作为打击和整治对象,并由此开启了漫长的“反恐战争”。以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占领首都喀布尔为标志,美国的“反恐战争”正在以非常屈辱的方式画上句号。从效果看,打击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反恐战争”不仅使美国软硬实力严重受损,中东伊斯兰世界更是元气大伤乃至沦为“失败国家”,也进一步说明美国主导的“中东民主改造”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9.11”后中东政策倒因为果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随着美国整体地位相对提升,美国的全球战略一度陷入了极大迷茫:美国未来的主要威胁和对手是谁?美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战略?各路学者纷纷出谋划策,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大国悲剧论”、“失败国家论”、“游戏规则论”等种种不同的战略蓝图。

  “9.11”恐袭发生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因成功预言了这类冲突声名大噪。美国知名中东学者伯纳德.路易斯认为,穆斯林反美情绪是源于对古代犹太教─基督教价值观竞争的历史性反应,是源于自身政治经济的失败和无知,而非美国的过错。因此美国要想根除恐怖主义和反美主义,就必须在伊斯兰世界推行民主改造,这一论断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如出一辙。然而,亨廷顿和伯纳德.路易斯等人用“文明”作为分析单位来解释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实际是倒因为果、是非颠倒。

  2001年初上台的小布什政府恰恰全盘接受了“文明冲突论”,并将此作为制定中东战略的理论依据。小布什虽然声称“美国的敌人不是我们的许多穆斯林朋友”,而是“激进恐怖主义网络”,但他及其同僚使用如“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等词汇,其列举的“邪恶轴心”和“暴政前哨”国家绝大部分是伊斯兰国家。美国先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针对的也都是伊斯兰国家。可以说,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实际是一种“行动中的文明冲突”。

  具体来说,“9.11”后的美国中东政策有两条主线:一是师承威尔逊学派的新保守主义学派。它将观念性东西视为决定性因素,一定程度上承认“民主万能论”,如“民主导致和平”,“民主导致繁荣”等等,并认为传播这种观念性东西是美国外交的头等大事,由此得出结论:中东频频滋生反美恐怖活动,就是因为中东存在“民主赤字”,所以应该对伊斯兰温和国家进行“民主改造”。二是主要强调为了实现美国利益,可以使用强力达到目的的杰克逊学派。据此推演,既然恐怖主义是当前美国利益的最大威胁,因此有必要使用武力进行铲除。布什政府据此确立了“先发制人”的黩武战略。

  “输不起、打不赢、走不了”

  实际上,冷战后伊斯兰世界反美情绪高涨,根源是这些国家被压迫阶层与西方政治经济矛盾的外在表现,从来不是什么“文明间冲突”。美国基于唯心主义理论制定的中东战略暴露出两个重大缺陷,因此无论在阿富汗还是在伊拉克战场,均面临“输不起、打不赢、走不了”的战略窘境。

  缺陷一:用战争手段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副作用难以估量。二战后,美国先后在朝鲜和越南发动了两场局部战争,结果都是被战争所困,徒然损害了国家实力。因此,里根时期的国防部长温伯格与其助手鲍威尔认真总结了越战教训,认为如果不是与美国的重大利益相关,美国不应随便动用武力。一旦决定使用武力,领导者必须有取胜的决心、清晰的政治及军事目标,并以绝对的军事优势取得胜利后才能退兵。但小布什政府对前辈的告诫不屑一顾,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先后发动两场反恐战争。这种黩武政策只会带来更多抵抗、暴力和毁灭,副作用极大。

  恐怖分子敢于无所顾忌地使用任何手段、不计较任何伤亡及由此引发的后果;美军却要顾及组织、法律以及道德上的种种限制,由此使美国的反恐战争变成了消耗战和持久战。从结果看,美国的黩武政策导致美国深陷战争泥潭。同时,反恐战争还极大破坏了中东原本脆弱的力量平衡,导致美国最大死敌──伊朗相对崛起态势明显,中东隐然出现了以伊朗为领头羊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的“什叶派新月地带”。

  缺陷二:“民主改造”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国要对深受伊斯兰传统思想薰陶的中东进行全面改造,这种外交思路完全不切实际。各国制度和文化都有其生存的合理性和复杂根源,自近现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完成改造其他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先例。美国纵然强大,但远未到足以改造某一文明体系的程度,也很难控制这种文明改造的最终后果。

  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发展程度与美国所期待的自由民主标准相去甚远。以伊拉克为例,它是1920年由英国把奥斯曼帝国中的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三省合并而成,这三部分始终没有完全整合到一起。“这个以英国浪漫主义理想创建的美索不达米亚王国,一直都陷入暴力和高压统治,因为这是保持其统一的唯一方法”。

  事实表明,美国为推行“大中东计划”投入巨大,但却未能使该地区更加繁荣稳定,反而搅动起各种长久积累的内部矛盾,使相关国家陷入教派纷争、权力空转等一系列新问题。

  阿富汗伊拉克元气大伤

  伊斯兰世界是美国发动“反恐战争”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战场,同时也是最大受害者和牺牲品。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的情况最为悲惨。

  多年战乱导致阿富汗经济元气大伤,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据报道,阿富汗人口总共3700万,其中47.3%生活贫困线以下。阿富汗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为11.7%,有工作的人当中34.3%日薪不足1.9美元。同时,阿富汗政府财政收入75%依靠外部援助。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0年,援助资金占阿富汗198亿美元GDP的42.9%。

  伊拉克原本是中东地区屈指可数的富国和强国。美国占领伊拉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伊拉克石油交易的货币换回美元。美国占领当局还清除了伊拉克对资本严格限制的所有举措:关税被废止;大量国企遭拍卖;经济领域向外资开放;外国投资者可将所获利益全部汇出;15%的固定税被废除。这为美国投资者和出口商进入伊拉克市场铺平道路,伊拉克逐渐沦为极度孱弱的原料生产国和国际政治的小角色。

  美国大肆在伊斯兰世界腹地发动侵略战争,导致中东国家大量平民伤亡,数百万民众沦为难民。2001年以来,美国在大中东地区发动的“反恐战争”,直接间接导致数百万人死亡。阿富汗直接死亡的人数至少达到15.7万,伊拉克18.2万,叙利亚40万,利比亚25万。阿拉伯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但来自阿拉伯世界的难民人数占世界难民总数的53%以上。根据国际难民署2019年6月的报告,57%的难民来自中东北非地区,最主要的就是美国军事干预过的叙利亚、阿富汗和南苏丹。

  美国原本指望通过“反恐战争”和“民主改造”铲除中东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最终却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了“越反越恐”的吊诡现象。以阿富汗为例,2001年阿富汗共发生20起恐怖袭击,死亡177人。但在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近20年后的2020年,阿富汗发生了2373起恐怖袭击,死亡人数高达6617人。

  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中东国家原本是与恐怖主义绝缘的“稳定绿洲”,恰恰是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使这些国家变成了“恐怖主义天堂”。这些年来,“基地”组织始终未被彻底剿灭,2014年“伊斯兰国”又异军突起,并一度开疆拓土、谋求建立“哈里发国”。到2017年底,“伊斯兰国”总体被击溃,但残余势力仍不容小觑,仍频频制造恐怖袭击,并通过网络在全球传播极端思想。可以说,时至今日,美国的中东反恐战争仍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