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非洲作家古尔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被质疑系“政治正确”

2021-10-08 04:26: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古尔纳之前在英国肯特大学出任英语和后殖民文学教授。\网络图片

  2021诺贝尔文学奖

  综合《纽约时报》、路透社、《新共和周刊》报道: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7日揭晓,72岁的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得该项殊荣。古尔纳1960年代流亡英国,出版了10部小说,从非洲人的视角剖析欧洲殖民主义对非洲大陆的戕害,颠覆了以往由殖民者书写殖民史的传统。古尔纳得奖后表示,欧洲应该重视非洲难民,“他们并非空手而来,很多有才华、有活力的人都会做出贡献。”古尔纳是史上第五位获得文学诺奖的非洲作家,诺贝尔奖此前饱受“太白”争议。

  瑞典学院7日宣布,古尔纳获得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毫不妥协但富有同情心地洞穿殖民主义的影响,同时关注被夹在不同文化和地缘鸿沟间难民的命运。”评奖委员会主席奥尔森称,古尔纳“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杰出的后殖民主义作家之一。”

  知名度欠奉 作品无中译本

  古尔纳7日早上在家中厨房收到诺贝尔官方电话通知获奖消息,他表示心情非常兴奋,“很荣幸能被授予这个奖项,这完全是惊喜,我还在消化中。”

  不过,外界对古纳尔知之甚少,得奖结果公布后,诺贝尔在官方推特主页上调查,“你是否读过古纳尔的任何作品?”截至截稿时间,1.3万名回答的网友中有93%表示没有读过。

  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7日晚也在微博表示:“从来没有哪届诺贝尔文学奖能像这回一样让中日两国的书业界负面同步了,因为古尔纳的小说竟然没有译本,哪怕是一本也好,中日两国都没有。”

  以难民身份逃往英国

  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桑给巴尔岛(现属坦桑尼亚),在葡萄牙、印度、德国和英国等多国的殖民统治下,奴隶交易和各式压迫在桑给巴尔岛屡见不鲜。上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后,因阿拉伯人被政府迫害,古尔纳以难民身份逃往英国。他曾表示,在桑给巴尔岛生活时没有打算成为作家,但一到英国,一种“被遗弃的”的感觉将他淹没。“作家处于孤立之境时,能抛开使其噤声的羁绊,而创作出具有价值的作品。”

  古尔纳在英国肯特大学出任英语和后殖民文学教授,最近刚刚退休。尽管古尔纳的母语是斯瓦希里语,但他采用英语作为主要写作语言,散文经常带有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语和德语的痕迹。1987年出版的《启程的记忆》是他的处女作,前三部小说《启程的记忆》、《朝圣者之路》、《多蒂》记录了移民在英国的经历,探讨了移民身处新环境对自我身份的反思。

  1994年出版的小说《天堂》被认为是古尔纳的代表作,曾入围当年的布克奖。《天堂》既是坦桑尼亚男孩尤素夫的成长小说,又是一部从非洲人自己的视角讲述非洲被殖民的历史小说。评论界将其视为对欧洲作家描写殖民非洲文本的后殖民反写。他最近的一本小说《来世》延续了《天堂》的故事。

  古尔纳指出,在他的一生中,一直在面对流亡、身份和归属感等问题。英国文化协会评价称,古尔纳的作品关注殖民主义和奴隶制的遗毒如何影响移民的背井离乡和身份认同问题,有力地展现了社会中的“局外人”面临的由种族、宗教、道德差异造成的各类状况。

  诺奖改革任重道远

  另外,有分析指,诺贝尔近年一直饱受“太专注欧美白人作家、缺乏多样性”等批评,质疑今次选择古尔纳是否更多出于“政治正确”的考量。

  在古尔纳获奖前,过去117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有95位来自欧洲或北美,只有16位获奖者是女性。瑞典学院2018年卷入性丑闻后矢言改革,2019年承诺不再“以男性为导向”和“以欧洲为中心”,但随后的得奖者依然来自欧美。古尔纳之前、上一名来自欧美以外的得奖者是中国作家莫言,已经是2012年的事。瑞典大报《每日新闻》上周表示:“是诺贝尔文学奖该清醒清醒的时候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