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最低工资争议大 经济学界分裂

2021-10-12 04:28: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讯】综合新华社、路透社报道:为保障低收入劳工利益,全球逾九成国家已引进最低工资规定,但许多经济学家仍对此抱质疑态度。另外,在美国等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也成为党派角力焦点,沦为政治问题。

  虽然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德进行实验,证明提高最低工资未必导致失业,但许多经济学家不这么认为。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出台最低工资法律后,企业聘用员工更犹豫,整体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随之下降,令失业大幅增加。

  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一直斥最低工资法为恶法,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批评背弃传统理论者迎合意识形态偏好。

  1894年,新西兰成为全球首个设定最低工资的国家,多地相继效仿。香港自2011年将首个法定最低工资金额定于时薪28元,自2019年5月起,法定最低工资金额定于时薪37.5港元。2021年2月维持不变,政府的原因是考虑到香港经济处于深度衰退、失业率高企。

  美国1938年引入0.25美元联邦最低工资标准,但近年,美国最低工资标准成为两党政治角力的焦点。自2009年后,美国维持7.25美元最低时薪不变。多年来,民主党人,尤其是参议员桑德斯等激进派要求标准提升至15美元,共和党则以影响企业竞争力强烈反对。今年4月,美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将联邦雇员和承包商最低工资提升至15美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