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以制裁之名 没收私人财产

2022-04-04 04:24: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英国日前扣押一艘属于俄商人的游艇。\法新社

  西方一向标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却对俄罗斯人执行双重标准。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美国、英国、欧盟等争先恐后地对俄官员及富豪实施制裁,冻结他们的财产。美、加、澳、欧为此成立了多边特别工作组,以便协作没收和冻结俄罗斯商界人士的资产。

  3月10日,英国将车路士班主艾巴莫域治、俄外贸银行总裁科斯廷、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托卡列夫等多名俄罗斯富豪列入制裁名单。艾巴莫域治在西方社会苦心经营多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立即将车路士的管理权移交给慈善基金会,并于3月3日承诺将出售球队,将收益捐给乌克兰战争受害者,但仍未能躲过制裁。

  3月29日,英国扣押了一艘名为“Phi”的超级游艇,据悉其主人是一名俄罗斯商人。意大利已从被制裁的俄罗斯人士手中没收了价值逾7.6亿美元(约59.3亿港元)的别墅和游艇。3月24日,自诩“中立国”的瑞士宣布冻结价值57.5亿瑞士法郎(约487亿港元)的俄罗斯资产,涉及近900名个人和62家公司。

  早在2月28日,美国财政部就宣布冻结俄央行在美资产。俄财政部3月13日表示,由于受到西方制裁,俄罗斯半数黄金和外汇储备已被冻结,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约2.34万亿港元)。这是美国近期第二次蛮不讲理地扣留他国资产。2月11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计划将所冻结的阿富汗央行70亿美元在美资产分为两半,一半用于“赔偿‘9.11’恐袭受害者”,一半通过人道主义组织分给阿富汗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