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点击化学”三杰分享诺贝尔奖 中科院外籍院士沙普利斯二度折桂

2022-10-06 04:24: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左)此次是沙普利斯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法新社;(中)梅尔达尔5日在哥本哈根大学见记者。\美联社;(右)贝尔托齐5日得知获奖消息时兴奋自拍。\网络图片

  综合美联社、新华社、诺贝尔官网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沙普利斯、贝尔托齐和丹麦科学家梅尔达尔,以表彰他们在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的贡献,促进化学合成技术发展。其中81岁的沙普利斯曾于2001年首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数十年来和中国科学界保持着密切交流。2019年11月,沙普利斯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沙普利斯和梅尔达尔的研究成果为点击化学奠定了基础;贝尔托齐则将点击化学带到一个全新维度,将其应用在生物体中,她开发的生物正交反应实现了多种应用,包括帮助开发更有针对性的癌症疗法等。

  研究成果应用于药物开发

  长期以来化学家们总想构建越来越复杂的分子。在药物研究中,这通常涉及人工构建具有药用特性的天然分子,但这通常耗时较长且成本高昂。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反应将化学带入了“功能主义时代”。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主席奥奎斯特5日称:“今年的化学奖不是关于应对过于复杂的问题,而是用容易和简单的方法处理问题。”

  此次获奖者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被用于探索细胞和跟踪生物过程。点击化学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绘制DNA图谱以及创造更符合用途的材料等多项领域。研究人员通过使用生物正交反应提升了癌症药物的靶向性。

  实验意外 失去一只眼睛

  沙普利斯1941年出生于美国,现就职于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2001年,他曾因“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AE)反应和不对称双羟基化(AD)反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沙普利斯是史上第5位两度获颁诺贝尔奖的个人。

  沙普利斯在2001年12月的一次演讲中告诉听众,自己小时候的最大理想,就是可以出海钓到一条稀世罕见的腔棘鱼。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一名化学家,在分子的海洋里垂钓。沙普利斯197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助理教授时,因学生实验操作不当,他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近距离观察学生的核磁管时发生意外,炸裂的核磁管碎片飞入他的眼中,不幸失去了一只眼睛。

  但沙普利斯并没有放弃攀登化学高峰,并一直关注和支持中国化学事业的发展,与几代中国有机化学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沙普利斯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签署了特聘教授协议,并建立了独立的“点击化学”实验室,开展独具特色的有机氟点击化学研究。

  沙普利斯谈及他与中国科学团队的合作时表示,自己一直很喜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学术氛围、科研底蕴与化学风格,他相信好的科学需要共同努力,未来希望可以互相启发对方,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成果,让中国在改变未来的化学变革中占据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沙普利斯引《道德经》授课

  热爱中国文化的沙普利斯201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时,引用了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认为这句话道出了“点击化学”中的哲学真谛:平时不会反应的碳─杂原子的结合,看起来似乎没什么用处,可当带上了特殊的官能团后,就会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梅尔达尔5日称,他在公布得奖结果前约半小时接到了诺贝尔奖评委会的电话。他当时坐在办公室里,有点发抖,“这是一项巨大的荣誉”。梅尔达尔1954年出生在丹麦,现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

  贝尔托齐5日得知获奖消息时感到“非常震惊”,“我仍然不能完全肯定这是真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让我认识到我是多么幸运,能和我的实验室这么多同事在过去25年合作,并与他们一起分享庆祝”。贝尔托齐1966年出生于美国,现任美国史丹福大学教授。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