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内科肿瘤专科医生邵祖德对《大公报》表示,人体吸收辐射物质的第一站就是甲状腺,所以人感染辐射后甲状腺内的浓度最高。
他说,“第一时间食碘,可降低甲状腺吸收辐射的机率,即是说一旦有核事故发生,受影响的居民马上就要食碘”。
“如果甲状腺不吸收碘,辐射物质就会走入骨髓”,邵医生解释,人体骨髓的范围大,长年累月积聚,可能五年、十年后,会对骨髓的造血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引发白血病(俗称血癌)。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出,长期食用受辐射污染的食物,有机会增加患癌风险,特别是儿童和年轻人受辐射后患甲状腺癌的风险较高。
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梁美仪表示,核辐射中带有重金属放射元素“铯”,若进食含大量“铯”等辐射性物质的食物,身体只能排走一部分,余下的或会进入骨骼,影响人体长达30至50年,严重者可致癌。\大公报记者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