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东芝在2018年宣布出售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存储器”,图为东芝高层在记者会上鞠躬。/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综合《日本经济新闻》、共同社报道:日本电器巨头东芝公司21日宣布,由多家日本国内企业组成的联盟已完成对东芝的要约收购,截至20日持有东芝超过78%的股份。日媒称,东芝预计最早于年内退市,结束长达74年的上市历史。自2015年陷入会计造假丑闻以来,东芝长期处于管理混乱、经营困难的状态。日媒称,如今东芝将“重新出发”。但日本网友对此持悲观态度,认为东芝退市是一个危险信号,表明日本企业正在逐渐失去活力。
东芝21日宣布,由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为主的财团从上月开始,以公开要约的方式在市场上对东芝进行收购,目前已持有东芝78.65%的股份,超过所有表决权的2/3,完成了此次收购。这意味着东芝达到私有化门槛。本次收购价格为每股4620日圆,总额达到2万亿日圆左右(约1055亿港元)。出资企业包括罗姆半导体集团、铃木、中部电力、鹿岛等。
东芝公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预计将于11月下旬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之后股票将被证交所指定为“整理股”;经过大约一个月时间,东芝将完成退市。《日本经济新闻》指出,JIP通过银行贷款筹集了收购资金中的1.2万亿日圆,被收购的东芝负有偿还贷款的义务。日本评级投资信息中心21日将东芝公司债的信用等级下调一档,降至BBB-。
美基金收购东芝芯片厂
据日媒报道,东芝2022财年营业收入为3.36万亿日圆。东芝创立于1875年,曾与声宝、松下合称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辉煌时期经营范围涵盖制造、发电、核能、半导体、家电、计算机等诸多领域。上世纪80年代初,东芝是全球半导体领域的佼佼者,风头盖过英特尔等美国芯片商。然而,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不断打压东芝等日企,导致其走向衰落。
1987年,美国以东芝向苏联出售4台精密机床为由出台制裁法案,取消了与东芝的一系列采购合同,并禁止东芝产品向美出口2至5年。此次事件导致东芝数名高管被捕或辞职,东芝还被迫花费1亿日圆在美国报纸上刊登“谢罪广告”,声誉严重受损。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于1987年6月30日,那天数名美国议员在国会大厦前呼吁禁止进口东芝产品,并轮番抡起长柄大锤砸向一台东芝牌收音机。
东芝半导体业务就此走向衰落,最终于2018年将半导体子公司“东芝存储器”出售给美国基金贝恩资本主导的日美韩联合体。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希尔分析称,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受对日贸易逆差影响巨大,“痛击日本”成为美国政客的一种策略。如今,美国试图用同样的招数攻击华为等中国企业,但网友指出,华为在受到美国打压时仍坚持进行技术创新,展现出韧性和适应能力,不会变成第二个东芝。
福岛受损反应堆来自东芝
东芝近年每况愈下,不得不出售家电、医疗设备等主力业务,也与其自身经营不善有关。东芝2006年以70亿美元高价收购核电设备生产商美国西屋电气,豪赌核电业务发展,但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洩漏事故摧毁了东芝开拓核电市场的梦想。事故中受损最严重的3号机反应堆正是由东芝提供,东芝此后再难拿到订单。
2015年4月,东芝承认在过去8年间虚报了2248亿日圆利润,以掩盖金融危机和福岛核灾后的巨额亏损。同年12月,西屋电气以高估的价格收购了一家经营状况恶化的美国公司,造成超过60亿美元的亏损。2017年,西屋电气申请破产,次年被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Brookfield收购,东芝才算甩掉了这个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