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日本因延长燃煤火力发电厂寿命获颁“化石奖”。图为日本爱知县碧南火力发电厂。\网络图片;右图:示威者4日在迪拜呼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美联社
综合共同社、《日本时报》报道: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于11月30日在迪拜举行,在此期间,国际环保团体将旨在讽刺减排不力的国家的“化石奖”颁发给日本,批评日本延长燃煤火力发电厂寿命,拖延环保步伐。这也是日本连续4届获颁这个“奖项”,今年同样“获奖”的还有新西兰和美国。
国际非政府组织“气候行动网”(Climate Action Network)在COP28期间,颁发“化石奖”给那些消极对待气候变迁的国家地区。气候行动网3日宣布获奖得主为日本、新西兰和美国。
该组织表示,日本虽计划将火力发电厂的部分化石燃料转换成氨以实现减碳,但是,“日本延长燃煤火力发电厂等寿命,拖延转换可再生能源的步伐”。据报道,日本从2019年的COP25、2021年的COP26、2022年的COP27,加上今年的COP28,已连续4届获得“化石奖”。
日本被批虚伪洗绿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对此透露,“政府对该民间团体的活动及结果不予置评。日本将向世界传达日本脱碳的努力,包含不新建燃煤电厂”。而气候行动网认为日本一方面高喊减排,一边大力资助发展中国家燃煤发电厂,尤其是在印尼。至于日本采用化石燃料混用氢、氨的做法只不过是想“洗绿”,通过一些标榜绿色的行为,掩饰自己并不环保的另一面。该组织还指出,日本放慢过渡至可再生能源的进程,“提高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容量增至三倍的目标门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在迪拜出席COP28峰会演说时表示,为了实现碳中和,日本今后将不会新建未采取减碳对策的燃煤火力发电厂。在2010年,日本约25%的电力来源于核能发电,但2011年福岛核灾发生后,日本关停国内大部分核电站,对化石燃料依赖日益增加。根据气候与能源智库Ember统计,日本2022年的电力来源约71%是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约占34%,煤炭约占33%,而低碳能源则占29%,其中核能约5%。
新西兰首次获奖
同样获得“化石奖”的还有新西兰。根据联盟协议,下一届新西兰政府将废除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禁令,计划支持氢气技术开发,并探索设立关键矿产清单的可能性。“气候行动网”批评新西兰新政府开倒车,尽管前工党领导的政府努力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但新政府似乎已经偏离了轨道”。该组织表示,新任气候变化部长西蒙.瓦茨(Simon Watts)将破坏新西兰在气候领导力方面的贡献,而且无助于改善原住民毛利人和政府的关系。
中国是清洁能源冠军
美国也在此届评选中获奖,气候行动网批评美国作为历史累计碳排最多的国家,愿大手笔军援以色列和乌克兰,但今年给“损失与损害基金”的承诺捐款只有区区1750万美元,显得伪善。
相比较下,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的一场主题边会上说,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电动车行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冠军”。据中国生态环境部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2.13亿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
参与COP28的多位国际人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国近年来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将中国视为全球绿色转型的提供者、引领者和探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