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巴勒斯坦民众在亲友的葬礼上悲痛大哭。\美联社;右图:加沙南部汗尤尼斯多处建筑被以军炸成废墟。\路透社
综合《卫报》、半岛电视台报道: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广大地区实施密集轰炸,已造成超过1.6万巴勒斯坦人死亡。外媒披露,以军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广泛使用人工智能(AI)工具“迅速且自动地批量确认袭击目标”,每次轰炸都如同“大型暗杀工厂”:过去以方在加沙一年只能确认50个袭击目标,现在AI一天就能确认100个目标。致力于减少武装冲突的人道主义组织Article 36负责人莫耶斯指出,加沙地带大部分区域已被夷为平地,以军所宣称的“精准打击”缺乏证据,可信度较低。
根据以国防军上月公布的数据,从10月7日至11月10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1.5万个目标实施打击。相比之下,在2014年持续51天的巴以冲突,以军袭击的目标数量为5000-6000个。
无人确认目标是否准确
《卫报》披露,以军情报部门于2019年组建“目标管理部门”,该部门建立的数据库中储存有3至4万名哈马斯武装分子嫌疑人的相关信息。以军使用名为“福音”(Gospel)的AI工具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包括无人机拍摄的画面、截获的通讯纪录、监控资料等,快速确认并自动生成“大量袭击目标建议”。
以国防军总参谋长科扎维称,过去以方在加沙一年只能确认50个袭击目标,现在“福音”一天就能确认100个目标,其中50%会受到攻击。以媒称,这一“飞跃”不仅改变了识别目标的数量和速度,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军的打击模式。
一名曾在前几次巴以冲突中参与“目标选择决策”的以军官员指出,以前没有人会跟进一条模糊的情报,在加沙找寻一个较低级别的哈马斯武装分子。因为资源非常有限,找到他的机会也非常小,所以与寻找哈马斯的高级指挥官相比,不值得投入任何资源和人力来追踪定位这样一个“低级别目标”。但“福音”能同时处理海量目标信息,也就是说,无论级别高低,只要被怀疑是哈马斯嫌疑分子,其住处都可以成为袭击目标。
运用于各国军事领域的AI工具均属绝密信息,这就造成了该方面信息的不透明。以军多次声称,AI能精准定位袭击目标,将对平民的伤害降至最低。人道主义组织Article 36负责人莫耶斯对此提出质疑,称重型爆炸性武器的轰炸范围大,一般情况下,会将大面积建筑夷为平地;卫星图像显示,“加沙地带大部分区域几乎沦为废墟,这显然和精准打击没有什么关系”。
莫耶斯还表示,在依赖“福音”等AI工具时,指挥官“拿到的是一份计算机生成的目标清单”,他们“不一定知道这份清单是如何生成的,也没有能力对其进行充分核实”。“停止杀手机器人”组织的自动化决策研究员康诺利担忧,半自动化AI系统和完全自动化杀戮机器之间的差距可能在一夜之间缩小。
加沙“无一处安全”
以色列军方6日在战况通报中说,以战机5日空袭了加沙地带约250个目标,包括地道竖井、武装人员、其他军事基础设施等。5日晚,以军宣布已进入加沙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中心地带,并与哈马斯武装人员进行了“地面行动以来最激烈”的交火。
另据巴勒斯坦官方通讯社“瓦法”6日报道,以军5日袭击了加沙地带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一个住宅区和附近一所学校,造成数十人死伤。6日凌晨,以战机轰炸了加沙地带中部努赛赖特难民营的两栋住房,造成6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4日表示,加沙地带居民可以到联合国指定的地点避难,以军方不会把这些地点作为打击目标。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迪雅里克5日称,以目前局势来看,联合国在加沙的避难所并不安全,当地“已没有真正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