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1月1日,松下控股社长久住由纪(右)与松下工业社长阪本真司就造假丑闻致歉。\网络图片
日本多家知名日企近年频频爆发丑闻,涉及品质安全、数据造假等诸多方面问题,“日本制造”走下神坛。日媒近日报道,日本著名电器巨头的松下控股(Panasonic HD)子公司松下工业(Panasonic Industry)在获取安全认证时存在造假行为,已确认存在93起违规操作,涉及全球5200种产品,出货至全球约4000家企业。松下向大众致歉,并下令公司高层自主退还部分薪酬,以示惩戒。
【大公报讯】松下工业是松下控股公司旗下一家从事电子元件业务的子公司。根据松下控股调查结果,松下工业在用于汽车和家用电器零部件的材料测试数据中造假,以确保相关材料达到阻燃要求,以获得美国第三方安全科学组织UL Solutions的安全认证(UL标准),总数达21宗。此外,调查还发现了另外72宗不当行为,包括伪造检验报告和送检非量产使用的材料以获得合格证明。这93起造假行为,共涉及在全球销售的5200种产品。
国内外工厂一起造假
据调查,松下工业的违规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而且在公司内部广泛存在,在日本和海外的共计55家工厂中,有40家被发现存在欺诈行为,占比高达72.7%。早在2022年,松下工业社长长阪本真司和其他高管就曾收到内部员工的举报,但并未认真处理。去年11月,松下工业一名工厂员工在年度质量检查期间发现,公司长久以来为确保产品“符合阻燃性标准”而伪造数据,并进行了举报。
今年1月,松下工业首次承认数据造假,称为获得相关标准认证,在日本国内外的7家工厂对用于汽车、家电等产品的电子零部件的树脂材料进行数据造假,使材料的阻燃性符合认证标准。该公司还长期生产并销售与获得认证时材料成分不同的产品,存在偷工减料等行为。但松下工业当时声称,使用相关材料的产品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或缺陷,松下集团各公司还将对其产品进行自愿检查。松下宣布启用一个由外部律师组成的调查委员会进行了调查。
3月份,松下控股宣布内部调查结果,显示松下工业有12种产品的销售配方与认证时的配方不同,共有54种产品提交的样品配方与定期审核时登记的配方不同。此外,松下工业在奥地利的电子线路板材料生产工厂在认证登记时伪造了数值,日本国内外共有9家工厂出现违规行为。
截至目前,这5200种不合格的产品已出货至约4000家企业,年销售额约为1900亿日圆(约96.7亿港元)。松下工业称目前尚未有事故报告,也还没有客户提出取消订单或退货的要求。
11月1日,松下控股社长久住由纪与阪本真司向外界致歉,并宣布未来4个月自愿返还50%的薪酬作为惩罚。阪本证实,该公司向客户报告了伪造的数据,并伪造了履行合同的条款。此外,包括阪本在内的管理层也知道违规行为,但没有向客户报告。
日本制造业日薄西山
从2017年日本神户製钢造假开始,“日本制造”不断陷入丑闻漩涡。无论是作为日本支柱行业的汽车业,还是曾处于领先地位的家电业,又或是医药保健品等享有盛誉的行业,日本制造业频现各类违规、造假丑闻或缺陷问题,丰田、三菱、松下和东芝等著名企业都深陷风波,也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
分析指出,日本企业存在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让很多企业管理者对长久以来的问题选择“视而不见”,再加上监督力度不足,成为导致企业造假的原因之一。有分析人士指出,在造假丑闻的背后,是日本“工匠精神”光环逐渐褪色,也是当下日本制造业日薄西山的写照。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