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机舱空气流动
美媒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发现,飞机客舱内有毒烟雾洩漏事件近年显著增加,这些烟雾含神经毒素及一氧化碳,对机组人员与乘客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每100万班客机有12班会出现毒雾,到2024年这一数字急增至108班。有医生称,过去20年他治疗过10多名机师和逾百名空乘人员,他们都因接触机上毒雾导致脑部损伤。然而,监管机构和飞机制造商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反而刻意淡化安全威胁。
【大公报讯】《华尔街日报》调查发现,商用飞机客舱出现有毒烟雾事件日趋频繁,导致机组人员和乘客健康受损。今年2月,达美航空一架航班就发生此类事件,当时大量燃油进入了客机的引气系统,导致浓烟从排气口涌出。空乘人员随即向乘客建议“隔着衣服呼吸”,但部分乘客还是闻到一股异味。医生称,除了嗅觉不适,暴露在毒雾环境中还可能令机组人员和乘客出现神经损伤,并因此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或视力等健康问题。
切森此前是一名捷蓝航空的空乘人员。她受访时表示,2017年在一趟飞往波多黎各的航班上,她和同事都闻到空气有一股臭味,嘴里还能尝到金属味道,感觉像被下了药。同事则表示难以呼吸并呕吐。回到家后,切森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偏头痛、心律失常等症状,医生诊断她脑部神经系统永久受损。切森目前对光线、声音和日常化学物仍非常敏感,这让她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待在家里。
切森的主诊医生卡尼厄奇表示,切森脑部受影响的情况,与美式足球员脑部受冲击的情况极为相似。卡尼厄奇称,过去20年他治疗过10多名机师和逾百名空乘人员,他们都因接触机上毒雾导致脑部损伤。报道还指出,有一名澳洲女机师因毒雾诱发乳癌,最终丧生。
切森的经历只是自2010年以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收到的数千起所谓“毒雾事件”中的一例。目前,除了波音787之外,几乎所有喷射客机都采用利用引擎将机外空气引入机舱的设计,让机内空气得以流通;但当防止引擎机油和液压油渗漏的密封零件老化,这些油质就会在加热过程中挥发,释放出神经毒素、一氧化碳和其他化学物,并随空气进入机舱。
游说团体阻监管标准出台
《华尔街日报》指出,自2010年以来,FAA记录了数千计相关报告,近年报告数量急剧上升,尤其是空中巴士A320系列客机。该系列客机2014年报告数字为每100万班有12班出现毒雾,到2024年时急增至108班,是2014年的9倍。由于机组人员未必会通报所有个案,所以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报道还指出,客机事故发生率自2016年开始攀升。当时空巴刚开始交付新款A320neo客机。该款客机配备了新一代节油发动机,但其中一款发动机的密封零件老化速度过快,导致机油洩漏并释出烟雾,飞机频频停飞。而迫于航空公司的压力,空巴放宽了这一发动机及其密封零件的维修规定。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7年间,30天内发生多次毒雾事件的飞机数量年均约6架,而2017年至2024年间该数字激增至近45架。
飞机制造商、监管机构和航空公司对此则表示,此类事件发生频率过低,污染程度过低,且关于其造成持久健康风险的科学研究尚无定论,因此不值得进行全面解决。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将毒雾对健康的影响归咎于过度换气、时差、心理压力、装病等因素。
尽管有愈来愈多证据显示问题存在,全面的监测系统或过滤器仍未被广泛采用。批评人士认为,在势力庞大的航空业游说团体“努力”下,美国国会迟迟未能出台更严格的监管标准,导致相关问题愈演愈烈。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