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OpenAI行政总裁阿尔特曼。\法新社
美国科技巨头微软日前公布的季度业绩财报,意外披露其投资的人工智能(AI)企业OpenAI的财务状况,显示OpenAI当季亏损超过120亿美元(约930亿港元)。《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三个月内亏损近120亿美元,将成为科技公司史上最大的单季亏损之一。OpenAI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此外,美国不少科技公司纷纷投资AI,借此快速推高市值,引发对AI产业泡沫的担忧。
【大公报讯】根据微软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最新季度财报,微软对OpenAI的投资并非按市值(Mark-to-Market)入账,而是采用“权益会计法”处理,这意味着OpenAI的收益或亏损,都直接反映在微软的财报上。财报文件显示,微软当季对OpenAI的投资导致淨利润减少31亿美元(约242亿港元),而实际税前淨利润亏损达41亿美元(约320亿港元)。
按照微软持有OpenAI约27%股权,换算可知,OpenAI当季实际亏损为至少115亿美元。如按税前损失及OpenAI重组前微软实际持股32.5%计算,OpenAI实际亏损可能超过120亿美元。OpenAI向投资者承诺今年全年仅为130亿美元(约1014亿港元),而今年上半年实际营收只有43亿美元(约335亿港元)。
《华尔街日报》指出,一季度亏损120亿美元,将成为科技公司史上单季最大亏损之一,堪称天文数字。微软财报还显示,去年同期因OpenAI投资产生的淨利润亏损为5.23亿美元,亏损速度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90%,反映OpenAI“烧钱”速度大幅加快。
模型训练等运营成本高昂
由于OpenAI不公布业绩,亏损具体原因尚不清楚。OpenAI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后爆红,其AI平台占据了生成式AI工具的80%网络流量,但ChatGPT的数亿用户中,仅有5%的人选择付费,使得OpenAI的经济模式受到质疑。
另外,OpenAI每年投入70亿美元用于训练AI模型,15亿美元用于人员开支。为保持技术优势,OpenAI对下一代模型,以及诸如“星际之门”等项目的研发投入更是无底洞。另一方面,AI领域竞争激烈,顶尖人才的薪资也被推至天价。OpenAI为防Meta等竞争对手挖角,向其员工提供高达1亿美元签约奖金,并提供更高的年薪方案,以留住人才。
为支撑庞大的开支,OpenAI需进行巨额融资维持运营,该公司今年以来与英伟达、AMD、甲骨文、软银等多家巨头达成了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和芯片协议。11月3日,OpenAI宣布与亚马逊云端服务AWS签订价值380亿美元的运算容量采购协议。专家指出,OpenAI实际根本没能力签下这些合约。
OpenAI上月正式转型为营利性公司后,计划大幅投资AI基础设施,每年投入1万亿美元。OpenAI还在考虑其他收入来源,例如,推出AI影片生成工具Sora,在ChatGPT内部提供一键式购物收取佣金等新模式,但均未实现。
美国AI产业面临泡沫风险
美国近期AI企业之间的“循环融资”,也引发AI泡沫相关争议。英伟达9月与OpenAI达成协议,向OpenAI投资了高达1000亿美元,双方计划共建AI数据中心,而OpenAI则使用英伟达芯片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批评者称,这类似于公司借钱给客户来购买自己的产品,人为制造了对AI的虚假需求,这也与在互联网泡沫中破产的北电网络(Nortel)所使用的策略类似。
据BBC报道,今年美国股市的惊人涨幅中,80%来自AI相关企业。美国“商业内幕”报道称,美国科技巨头不断筹集资金来扩张AI数据中心,但目前尚不清楚AI的盈利前景能否支撑庞大的支出。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