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暂住房屋计划应进一步推广

2018-07-10 03:16: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房屋协会昨日推出首个“暂租住屋”计劃,将辖下待拆卸的香港仔渔光村二百个单位以短期租约方式租出,供公屋轮候册上的合资格的市民申请。

面对二十八万宗申请、轮候时间五点一年的市民来说,渔光村“暂租住屋”计劃无疑是一项福音;儘管单位只有二百个、合资格申请人数逾六万,中籤机会犹如“六合彩”,但相比起一些人目下居於㓥房、“笼屋”的恶劣环境,能搬入“风凉水冷”的渔光村,实有“地狱与天堂”之别。

对“房协”此时推出暂住计劃,应予欢迎,但看深一层,情况仍大有改进的空间与必要。

事实是,去年初,“房委会”也曾将九龙白田邨、美东邨待拆的八十多个空置单位以短约形式租出予公屋轮候册上的申请者;此外,由社福机构办理的“社会房屋共享计劃”也已开始接受申请,而所有这些暂住项目,都是在特首林郑月娥去年发表首份“施政报告”提出相关理念、运输及房屋局成立专责小组之後出现的,也就是说,是政府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房屋问题採取的一项权宜之策,目的是减轻公屋轮候册轮候时间由三年增至五年的压力。因此,也怪不得有人月旦说,房协是因为要向特首“交数”,才有渔光村之作。

事实是,不管是房委会的白田邨项目还是房协的渔光村计劃,此类暂住房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正处於拆卸边缘,即已经纳入拆卸或重建计劃,原有居民已全部迁出,但重建或拆卸行动却未有开展。而白田邨 、渔光村的情况显示,这一“等待期”可以长达两三年甚至五年或以上。如此也就是说,一方面,公屋轮候册“打晒蛇饼”,轮候期“与时俱进”,但一些待拆公共房屋单位却长期空置在那裏“晒太阳”,活生生就是一幅“有人无楼住、有楼无人住”的景象。

而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待拆而仍然可以住人的空置单位,在全港并不是少数,绝不止於已公布的白田邨和渔光村二、三百个单位,房委会和房协当局为什麼不“广开房路”,拿出更多待拆单位“废物利用”呢?

当然,某一个屋邨拆建还是不拆建、何年何月拆建,以及待拆房屋是否适合改作暂住用途,有关部门机构需要有一个全面的、通盘的考虑,并不是所有待拆空置单位都可以让另一批人住进去,房子的维修、安全以至日後的安置也都是问题。但既然白田邨、渔光村有例可援,又为何不可以作更积极进取的考虑呢?需知能住进一个有水电设施、有窗有户的单位,对那些“侷居”㓥房、笼屋的贫苦大众来说是多麼盼望的一件事啊?

其实,除了待拆公共房屋,全港还有一些空置校舍、厂厦,也可在安全、合法的前提下考虑改作出租暂住用途。德政不嫌其多、只嫌其少,只要提高施政决心和行政效率即有可能办到。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