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新天地

2018-08-31 03:16: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报编辑部与中联办教科部昨日联合举办“大湾区发展与香港教育机遇座谈会”,二十多位教育界人士出席,会上提出了多项具体和创新建议,值得特区政府及内地相关各市予以重视及采纳,共同打造一个实力雄厚、制度多元、教学愉快的大湾区教育新天地。

事实是,眼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中央领导小组已经成立,规划方案不久将会出台,其中,创科创业、金融科技、专业服务等更已被视为香港在湾区建设中可以发挥较大作用的强项;但其实,本港还有一个不容低估的强项,就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

无疑,“一国两制”下本港与内地社会制度不同,教育体制与目标、理念存在差异,课程设置以至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要讲互利与融合恐怕不是一件易事;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制度长处、实行优势互补,正是大湾区建设的主旨和目标所在,办学形式可以不同、教学内容也可以各适其适,但在人才培养、知识承传、服务社会、贡献国家这些基本教育原则上,两地教育并无什么根本差异与矛盾,而且恰恰相反,不同体制、理念和方式正好互为借鉴,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并肩发展和共同提高的目的,潜力深厚,前景光明。

在昨日的教育座谈会上,与会校长、老师和教育团体负责人,没有人对合作发展大湾区教育这一宏图有任何怀疑,相反,作为一位有远见与承担的教育工作者,大家都以满腔热诚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建设湾区教育提出了很多具体、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总的方向就是推动交流、促进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让两地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受惠,让湾区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受益,真正建成一个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上都具有多元和兼容特色的现代化先进湾区。

其中,有与会人士提到,目前本港与内地中小学校之间已经有“姐妹学校”之设,但在教师的交流学习上配套不足,建议在大湾区南沙市拨地兴建一座教师交流中心,为两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教育政策、交流教学经验的场所。同样,也有与会校长建议,特区与内地经贸合作有CEPA协议,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同样也需要有一定的法规作为依据,希望特区政府与内地教育部门也能为大湾区教育制订一份协议,为学校提供方便与保障。

事实是,大湾区内地九个城市,幅员广大,与港人社会“同声同气”、传统关系密切,眼前对特区中小学师生以至家长来说,不啻就是一个寻找历史文化足印和了解国情的“大学校”和“大讲堂”,日后特区教育局如能有一套明确的政策和补助办法,安排本港三百多家中小学师生每年都有最少一次前往大湾区交流学习的机会,相信一定会受到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欢迎,对促进特区更好融入国家整体发展、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一定会起到近水楼台、立竿见影的作用。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