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科研经费“过河” 中科院也“过河”来了

2018-11-09 03:16: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首林郑月娥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昨日在港签署《关于中国科学院在香港设立院属机构的备忘录》,确立中科院将在香港设立院属机构。

自特区成立以来,本港与内地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日见频繁,至今已有六家本港大学与中科院合作在港建立了二十二所联合实验室,涵盖生物材料、化学合成、海洋科学、应用数学、环境科学、纳米材料与力学等范畴;与此同时,亦先后有四十位本港学者、教授获选为中科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变化都是十分重要和可喜的。

科技于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本港经济未来的转型和出路亦肯定离不开科研和创新;但推动科研和创新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经验和能力,包括设施和人才,本港过去长时间在这方面的发展只能说是差强人意,香港学生一向读书勤力、擅长考试,但从事科研工作最需要的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长期坚持等要素,却显然不够理想和未如人意,学校教育、研究风气以至“官商产学研”均未能配套协作和形成共识,亟待大力促进和提高。

因此,特区政府和中国科学院昨日在港签订备忘录,确定中科院在港设立院属机构,对本港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众所周知,中科院是全国地位最高、实力最强的科研机构,全国最顶尖、最一流的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都汇聚在中科院,国家最重大的科研和创新项目也都由中科院负责统筹、策划和推动,名副其实是科研重镇和国之重器。如今中科院院属机构在港“落地生根”,无论是性质以至项目的规划与落实,比前一阶段的设立联合实验室显然是跨进了一大步,对今后双方的合作将会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备忘录内容看,中科院院属机构首批选定的是“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及“自动化研究所”,分别落户特区政府在香港科学园开设的“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及“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看来在项目选择上是经过精心考虑与安排的。一来,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是当今科研和创新的两大“热点”,各国、各地政府都不惜“落重本”在这两个方面,而本港经过长时间积累,在这两大范畴亦正好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与“本钱”,本港大学医疗科技的科研底子深厚,在进行临床研究和与跨国制药公司合作方面成绩斐然。另外,本地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及机械人技术方面,如无人驾驶飞机、先进脸部辨识系统、外科手术机械人系统等领域,也取得可喜的成绩。

毫无疑问,中科院与特区进一步加强合作,更重要的着眼点在于未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重点科研;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曾亲批科研经费“过河”,如今中科院也“过河”来了,未来本港科研工作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讬,早日出成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