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昔年父辈报家国 今日港青创明天──回应习近平主席讲话之继往开来篇

2018-11-14 03:16: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举国上下即将热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特首林郑月娥率领的香港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代表团,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事实是,今天,对港人社会来说,不仅是中央、全国要回顾与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就是港人自己,何尝不更需要从过去四十年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规律,包括港人到底为国家做了些什麼?香港又从国家的发展中得着些什麼?未来的参与之路又该怎样走下去?这都是值得认真探讨和找出答案的问题,否则,四十年的参与,难道最终只剩下一些老照片与“话当年”的回忆不成?这当然不会是习主席前天会见与重要讲话的出发点,更不是港人社会未来福祉之所在。

会见和讲话的着眼点都是为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都是为了激励和鼓舞港人如何更好参与到又一个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去,如何在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继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这才是回顾与庆祝的核心意义所在。

四十年家国,对港人社会来说,四十载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最重大意义,并不在於贡献了金钱、付出了心血,这些当然都重要,但正如习主席在讲话中所说,广大港澳同胞到内地投资兴业,不只是因为看到了商机,而且是希望看到内地摆脱贫困、国家日益富强。大家无偿捐助内地的教科文卫体和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不只是为了行善积德,而且是基於与内地人民的同胞之情。

习主席这一概括是非常深刻和“到位”的,也是过去四十年港人积极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初心之所在,赚钱大可在香港、去外国,行善积福也不一定要去内地,大批港商北上投资设厂,大批市民热心捐输,关键都在一个“情”字上。国家改革开放、要大力发展经济,内地同胞遭逢天灾磨难,冷眼旁观、视若无睹,港人做不到。当年真有港商为了要北上投资设厂而与家人闹翻,去了蚀到“唔清唔楚”的也大有人在。

事实是,当年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包括什麼政策、措施、法律、基建都还没有配套就飞身扑上去的第一批港商,眼中看见的确实就是国家利益、国家需要而不是一个“利”字。而他们的这种情操、情怀与情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当时的霍英东、查济民、曹光彪以及澳门何贤等投资设厂开酒店的“排头兵”,青少年时期都经历过“日本仔”的岁月,深知国弱被人欺、国破家何在的道理,所以一听到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改革开放、建设国家的号召,就怎麼都坐不住了。

但是,时光流转,时移势易,到今天,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又一个四十年摆在眼前,今天香港的年轻一代,又是不是如他们的父祖辈那样,一听到国家二字就会“热血沸腾”、一听到改革开放就会“磨拳擦掌”了呢?答案显然只能是“观望”二字。事实是,当年老一辈投身改革开放的热情是拦也拦不住,今天,青年一辈则是“睇吓先”。四十年过去,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港人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大不同於往日的因素,一些年轻人对国家因缺乏认识而缺乏热情,对历史因了解不多而缺乏承担,他们以为改革开放只是“一国”或“另一制”的事,与他们没多大关係。

因此,在习近平主席改革开放不停步、四十年要再创举世刮目相看奇迹的伟大号召面前,特区政府和港人社会建制力量必须从根本做起,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对青年的爱国爱港宣传教育工作,一定要把香港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个人利益、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前途结合起来,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改革开放、宣传国家建设成就,介绍“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然还要如习主席讲话中所说的,为青年多搭台、多搭梯,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就业、创业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面对又一个四十年的新时代、新机遇和新挑战,香港青年一代不能再犹疑徬徨,必须认清形势、急起直追,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到粤港澳大湾区这片新天地创业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