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上调长者综援年龄线并非“虐老”

2019-01-11 03:17: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日前宣布由下月起调整申领长者综援的年龄界线,由六十岁上调为六十五岁。有关决策,在社会上引起不少议论,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在立法会答问大会上更因此受到建制派和反对派议员的“两面夹击”。

综援是本港社会福利体系支柱之一,现行申领每月三千五百元长者综援金的人数为十四万三千多人,其中六十至六十五岁的为二万五千多人。而连日社会各方及立法会议员昨日的反对意见,大多指政府此举为“凉薄”、“剥削老人”以至“虐老”,而政府的回应则集中在人口结构老龄化及港人越来越长寿方面,并强调已有足够措施协助中高龄市民就业。

眼前,六十至六十五岁人士,除非学有专长或具有特殊的工作经验与技能,想要找一份工作的确并非易事;但是,中老年人士就业困难,与政府提出的上调长者综援年龄界线,似乎并非同一回事。

事实是,本港人口结构老龄化和市民日益健康长寿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本港到二○三○年,每五个市民中就有一个年龄在六十岁或以上。政府去年的财政预算案显示,社会福利开支佔政府经常性开支的第二位,与教育、医疗三者合计每年开支达到二千三百亿元。而福利开支─包括各项长者福利开支,最近五年每年都以百分之四十的幅度在增长。长此下去,六十岁可以申领长者综援,十年之后的开支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另一方面,近年,社会各方对六十岁已被列入长者或“耆英”一族是大有意见的,包括不少已年届六十至六十五岁的人士,一句“阿伯”、“阿婆”,分分鐘会被“闹爆”。而在各方要求下,政府年前已带头将公务员的退休年龄提升到六十五岁,并要求各大企业、公司跟随,上至法庭法官、医院医护,下至“佔中”、“旺暴”时期的执法人手,都有退休人员被“重召”。日前一宗女士注射肉毒杆菌命案,涉案医生已逾八十高龄,有意见要求管制执业医生发牌年龄,但医学会反问如何可以证明一个年长医生没有诊症能力?

事实摆在眼前,一方面部分六十至六十五岁人士就业有困难,但从社会整体而言,反对将六十至六十五岁劃为“老人”是主流意见。

而更为重要的是,特区政府对本港公共财政开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量入为出及未雨绸缪,是基本法对特区政府提出的基本理财要求。广东俗话“好天揾埋落雨柴”,眼前,外围经济环境变化不定,本港不可能“独善其身”。事实是本港的老人福利与社会保障并无“缩水”,政府在提高老人综援年龄界线的同时,亦宣布调升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及伤残津贴的金额一点四个百分点,预计每年会增加六亿三千多万元的开支,合计七十二万老人受惠。而长者综援年龄线调高后,尚有成人综援“补救”,生活确有困难者可以申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