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三隧分流利大於弊应予支持

2019-01-14 03:17: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由特区政府提出的“三隧分流”无约束议案,将於本月二十三日提交立法会讨论。这是一个关乎全面改善本港过海交通挤塞状况的具体建议,应予关注。

  据当局提出的方案,由明年一月一日起,红磡过海隧道收费由二十元加至四十元,东区过海隧道由二十五元加至四十元,西区过海隧道则由七十元减至五十元,如此“两加一减”,迫使驾车者改变习惯,达到“三隧分流”的效果。

  此一方案自提上日程以来,各方反应不一,立法会政党方面,建制力量尚未明确表态,反对派议员则已表示会提出反对。

  眼前,本港三条过海隧道,可以用“两塞一通”来形容,使用量是极不平均的;以早上上班繁忙时段为例,红隧的车流量超过设计容量的百分之七十七,东隧超标百分之三十八,但西隧则少於设计容量一成。也就是说,红隧、东隧“撑死”,西隧则“未吃饱”。

  此种年复一年、无日无之的红隧、东隧塞车情况,广大驾车人士包括私家车、巴士和商业车辆,均已苦不堪言,但大家还是选择在红隧、东隧入口处“塞死”,原因当然与收费有关。西隧行车时间无疑快速,但七十元的收费令人却步。

  因此,可以说,目前三隧收费过於悬殊,是造成过海交通大塞车的主要原因。这既是当局长时间观察和研究的结果,亦是不少交通业界人士和隧道使用者的看法。当然,政府亦非不知道,任何加费加价措施都必然会招来反对声音,但在目前解决过海交通挤塞问题已刻不容缓之际,用加价作为调控手段已是没有办法中的唯一办法,希望通过红隧、东隧大幅加价和西隧大幅减价,拉近三隧的收费距离,后者只比前两者贵十元,从而诱使以至迫使驾车人士弃红、东二隧而改行西隧,达到三隧分流的目的。

  然而,此一“三隧分流”方案,在实施和理念上也不是没有可供质疑之处。首先,驾车人士选择使用哪条隧道过海,除了收费原因外,还有目的地和其他配套等因素,如市民或业者要由港岛东前往九龙东,就没有理由不行东隧而改用西隧,儘管西隧行车时间快、收费亦只相差十元,但进出西隧的两边路段要花更多时间,也有可能遇上塞车。

  事实是,目前三隧每日车流量达到二十八万架次,塞车问题影响到经济、社会和民生各个方面,是不能再任由塞车局面继续拖延以至恶化下去的。眼前,中环至湾仔绕道已定於本月二十日通车,有望大幅改善港岛交通,但如果红隧的“死结”不解,将间接令到绕道的疏导功能也大打折扣。看来,“两害相权取其轻”,儘管“两加一减”方案对部分道路使用者可能有欠公平,但从整体而言,三隧收费距离拉近,驾车人士可以有不同的考虑和选择,对全面改善过海交通是利大於弊和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