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 评\大湾区需要新思维开发新闻宝藏

2019-05-20 03:17:1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昨日在广州举行,主要来自内地九市和港澳两个特区一百一十家媒体的二百七十多位新闻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发表讲话,会上发布了《峰会倡议书》,号召湾区媒体相互学习借鉴、分享机遇与成果,不断探索创新媒体合作机制,共同为推动湾区发展作出贡献。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今年二月公布以来,湾区发展步伐加速,各项工作落实展开,而昨日举行的媒体峰会,可说是这一重大规划中举足轻重、必不可少的一环。

事实是,自湾区规划和发展提上日程以来,大湾区在内地和港澳两个特区已经迅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声名远播,一般民众都知道“好犀利”,业界和“双创”青年更是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这里面,媒体广为报道起到的作用,绝对功不可没。

就以香港特区为例,过去一年,要搜寻媒体“热词”,“大湾区”三字必然上榜,“见报率”和“出镜率”之高可说无出其右。这当然一方面是由于中央重视、部署得宜,另方面,本港媒体也充分发挥了灵敏的“新闻鼻子”和锲而不舍的“追新闻”精神,对湾区新闻和动向给予了大量的篇幅和报道,以至本来不知有大湾区规划或对内地新闻一向不感兴趣的港青也闻风而动,有兴趣了解更多细节,甚至坐言起行,踏上了湾区之路。

从事实中也可清楚看到,大湾区发展的确就是眼前九市两特区和整个国家以至亚洲地区的头等重大新闻,用昨日峰会某传媒代表的话来说这是个“富矿”,有大量极具价值的新闻材料、题目等待传媒工作者们去发掘、探索、报道和作出评论。

进入湾区这座“宝山”,记者们只要带着一双眼和一颗心,就可以写出前人没有写过的文章,作出有新闻和社会价值的报道,就像当年美国硅谷曾经产生过不少优秀感人创业报道和重要科技讯息那样。

大湾区发展需要媒体作桥梁,但媒体也需要有适切可行的条件作为“桥梁”才可以开展工作。如果“新闻鼻”嗅到有新闻,但却不知从何着手、如何进行,或者碰着的是“一问三不知”的陈腔旧调、“官腔”十足,甚至联系采访无门,那么,记者纵有生花妙笔或如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姜在忠昨日在峰会上说的“如椽巨笔”,怕也是做不出好文章,写不出好报道来的。

粤港澳大湾区除了经济发展,体制创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探索,那么,媒体工作完全可以、也应该成为实施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的一个重要“试点”,包括面向两个特区传媒大幅度开放新闻采访,提供渠道和方便,鼓励记者到实体中去进行采访,可以报成绩、也可以报不足和缺点,把有血有肉的创新人物和有苦有乐、有喜有悲的创业过程如实报道出来,合成一幅幅奋斗湾区、成长湾区的动人画面和乐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