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 评\抛开区分求共对 坚定信心再出发

2020-01-16 04:2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旧岁将辞,新春将至。中联办昨日举行新春酒会,履新方十二日的骆惠宁主任,以“共同珍惜香港这个家”为题,发表了一篇饱含深情的致辞。尤为受人瞩目的是,在当前人心不稳的非常时期,他对香港如何继续落实“一国两制”、香港未来如何走出困局、香港青年如何把握未来,提出了极具启示意义的指引。与其说这是一篇公开演讲,毋宁说这是一封致全体港人的“家书”。读懂骆主任的“家书”,对香港当下及未来,极其重要。

毋庸讳言,过去七个月的政治动荡,严重打击了港人的信心。甚至于,有些人认为“一国两制”已经走不下去了、中央没有决心再推行下去、香港独有的特色无法再保持等等,不一而足。类似悲观论调一度弥漫整个社会。

唯有拨云见日,才能认清前路。骆惠宁在致辞中紧紧围绕“珍惜香港这个家”为核心,从三个层次:发挥好“一国两制”这一最大优势、守护好法治文明这一核心价值、实现繁荣发展这一美好心愿,全面回答了香港社会的疑问。

“一国两制”是香港安身立命的根本,实施至今已近二十三年,所谓“船到中游浪更急”,遇到挑战和挫折,绝不意外。但“一国两制”是国家基本国策,从邓小平开始,中央政府从没有过任何动摇。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更是清晰地指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港人对此完全无需有任何疑虑,不管发生什么,中央对港政策不会变也不可能变。实际上,在去年暴乱形势最严峻的时期,中央也一再重申,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没有丝毫动摇。

但必须指出的是,对“一国两制”,也需要港人社会的同等坚持。正因如此,骆惠宁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论什么样的政治光谱,都应形成这样的共识,认同‘一国’、珍惜‘两制’,是香港同胞的福祉所系,也是香港明天的希望所在。”如果没有对国家主权的最基本尊重,如果社会缺乏这样的集体共识,香港绝无可能有真正繁荣稳定的未来。

制度保障是一切前提,而具体落实仍需靠香港社会。然而,黑色暴乱发生期间,香港的法治和文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怵目惊心的暴力案件,极度凶残的“私了”暴行,都在动摇着香港的根基。维护法治恢复秩序,背后的道理香港市民不会不懂,但往往因分歧而无法一致而行。骆惠宁就此指出:“只要爱国爱港力量团结齐心、18万公务员履职担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坚决维护法治这一核心价值,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有效施政,香港这个家就一定能让我们继续引以为傲。”

这番话寓含深意,尤其讲到了“履职担当”。习主席四年前视察香港会见行政立法司法机构负责人时,曾用三句话勉励:“一寸丹心为报国”、“为官避事平生耻”、“上下同欲者胜”。去年在澳门,习主席更表示,“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各个部门继续在行政长官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香港的事情办好。”维护法治,特区全体公务员责无旁贷,只有忠诚履职,敢于担当,才对得起中央的信任和港人的重讬。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受到别有用心政客的误导,社会上出现一种看法,认为香港“独特性”不再,似乎中央也无意继续保存香港的特色。这种看法是不必要的,也是错误的。骆惠宁坚定地指出:“没有比祖国更希望香港好。”事实上,不论是建设大湾区,还是推进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的绝不是要淡化香港特色,恰恰相反,是要进一步发展香港特色,帮助香港突破瓶颈、巩固和拓展原有优势,实质上是为港人谋根本及长远福祉。

青年是香港的未来,骆惠宁昨日还专门提及:“香港青少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儿女……真心希望香港青年能树立国家观念、香港情怀、国际视野,在参与国家发展、推动香港发展中把握自己的未来。”回归二十三年以来的种种事实证明,中央寄希望予香港青年,千方百计、真心实意地为港青谋求根本的福祉。

骆惠宁抵港后第一次会见记者时曾说过,他带着“真诚与真情”来港,令人印象深刻。而昨日这篇致辞,“家”的情怀贯穿于全文。“‘抛开区分求共对’,携手为香港这个家打拚奋斗”,引用《狮子山下》名句作结,在仍未脱离暴乱阴影的香港当下,听来尤为令人动容。

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怎会有安居乐业的家园!”去年在视察澳门时指出:“家和万事兴。”香港市民相信,只要各界共同珍惜香港这个家园,再大的风浪,再大的困难,都阻挡不了香港落实“一国两制”事业的步伐。正如骆惠宁所指出的,“香港精神一直在,香港优势仍然在,国家支持始终在,我们对香港这个家重回正轨、早日复元充满信心”。香港一定可以克服挑战,越变越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