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 评\政府纾困不手软 聚焦发展谋破题

2020-01-20 04:2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社会饱受黑色暴乱之苦,经济衰退,民生困顿,百废待举。但特区政府并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一方面止暴制乱,恢复秩序,另一方面连连推出积极措施提振经济,为企业雪中送炭,助市民渡过难关。事实证明,政府不仅有聚焦发展急盼破题的诚意,更展现锐意处理深层次社会矛盾的决心。

新年度财政预算案下个月发表,个中内容全城关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发表网志,透露不少讯息。他表示,尽管本年度政府帐目出现赤字,乃十五年来仅见,但政府不会停止扩张性财政政策,将继续推出逆周期措施,即使因此出现较大赤字的预算案,但仍然能保持公共财政的持续稳健及金融稳定。他进一步暗示,有需要时可以调整退税、宽免差饷、豁免商业登记税等。

公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应使则使,这是政府一贯坚持的理财大原则。而类似纾困措施曾多次推出,涉及金额也颇大,导致十年间政府经常性开支的增幅超过收入增幅,可见所谓政府“守财奴”之说没有事实根据。特区政府理财有方,库房雄厚,这也是政府连续多年大手笔扶贫济困却无惧结构性财赤之底气所在。

过去半年间,特区政府抓住“撑就业,保企业”的主轴,已四次推出纾困措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当然,扶贫纾困是整个政府的核心工作之一,各部门不让财爷“专美”。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昨日预告,二月一日起,政府将推出一个为期半年的资助计划,本地中小企参与贸发局举办的展览,可获资助一半参展费,上限一万元,估计有五千家中小企受惠。显而易见,有关措施有助提升本地中小企的参展意欲,让它们可以向世界各地的商家展示香港的优质服务及展品,把握商机。

要数最有力的改革措施,非特首林郑日前宣布的十大惠民措施莫属,包括降低长者乘车优惠的年龄、为轮候公屋满三年人士提供一半租津、改革长者津贴、延长劳工假期、代交低收入人士强积金等,涉资一百亿元。相比过去扶贫纾困多为一次性措施,属“派糖”性质,十大惠民措施多为经常性开出,决非“小打小闹”、“小恩小惠”可比,而是大刀阔斧式结构性改革,影响深远。

以假期改革为例,现时蓝领的劳工假为十二天,白领的银行假为十七天,早引起不公平之批评,但香港是商业社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延长劳工假期的阻力不少,因此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今次“终见人下来”,单是特区政府这份勇气就值得一赞。

特区政府致力推动社会公平,努力让市民尤其基层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着力化解社会深层次矛盾,决心之大,承担之多,可谓有目共睹。但一个巴掌拍不响,要让十大惠民措施尽早落到实处,还需全社会支持。若反对派继续玩嘢,立法会“拉布”不断,那就是与民为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