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 评\“普检”截断传播链 不为政治为苍生

2020-08-21 04:23: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港昨日录得新增确诊个案18宗,为7月7日以来新增个案最少的一日,令人喜忧交集。喜的是,特区政府的一系列抗疫措施没有白费;忧的是,随着疫情回稳,政府即将恢复一度暂停的公共服务,商界要求放宽限聚令、重启经济的压力上升,一般市民也可能因为抗疫疲劳而放鬆警惕,但由此而来的社交密集,潜伏着新一波疫情爆发的危机。福祸相依,乐极生悲,香港人对此再熟悉不过了。

  那麼,如何才能帮助香港走出疫情反覆的恶性循环?如何才能实现抗疫与重启经济并举?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大规模病毒检测,找出在社区活动的隐形患者,彻底截断传播链。内地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在香港複製。

  自一月下旬本港确诊首宗个案以来,抗疫已逾半年之久。回首过去,香港在抗疫方面有成功经验,有失败教训,可以说经历了不少曲折,交了不少学费,仅是前两轮抗疫基金就花了三千亿元,代价不可谓不大,现在,是时候大刀阔斧地调整抗疫策略了。事实上,与前两波疫情多为外来输入个案不同,第三波疫情以本地社区爆发为主,约四成患者找不到感染源。专家曾估计,全港潜伏约三千名无症状患者,近日有研究指两成患者无症状,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如果社区仍有隐形患者,如果不找出来採取措施,则不管抗疫如何努力,投入多少公帑,都是事倍功半。而疫情没有“清零”,复工、复课固然困难重重,出境旅遊、经商更是不可想像。

  特区政府推出社区普及检测计劃,就是为了找出隐形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日控制疫情,同所谓“政治考虑”没有半点关係。中央派人驰援香港,则是因为香港本身检测能力不足,各种“阴谋论”纯属异想天开。经过二十多天密锣紧鼓的筹备,检测準备工夫已经就绪,启动社区普及检测计劃就在眼前。而检疫效果如何,取决於参与检测人数的多少,愈多人参与愈好。自愿检测有如戴口罩,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尤其是大部分感染发生於家庭成员之间,这就意味着,参与检疫就是爱家人。再说今次是免费检测,市民不费分毫,何乐而不为?

  但问题在於,香港凡事政治化,抗疫人命关天,反对派依然无所不用其极地阻挠、破坏,所谓“基因送中”、“内地支援人员不识英文及粤语”、“无牌行医”等等,统统站不住脚,但足以掀起争论。部分医界人士或出於傲慢与偏见,或担心内地驰援影响了业界的利益,也发表过不少似是而非、不负责任的言论。近日,又有政客声称检测随时变“播毒”,更是危言耸听。反中乱港传媒昨日毫无根据地声称只会有五十万人参与检测,即政府预计五百万人的一成,说穿了,就是对市民参与检测的热情大泼冷水。

  中央支持香港普及检测是天大的好事,为什麼遭到反对派抹黑?原因不难理解,国安法落实后,反对派透过街头暴力及议会夺权“全面揽炒香港”的如意算盘打不响,企图助疫为虐,借疫生事。他们压根儿不希望特区政府抗疫成功,不希望香港人看到内地的科技实力,更不希望被封的关口重新开放,唯其如此,才能维持他们所希望的疫情下香港“变相独立”的状态。

  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阻力多大,都阻挠不了特区政府推动社区普检的决心。疫情之下,经济衰退,百业萧条,失业率上升,基层市民固然百上加斤,“食餐排骨都奢侈”;中产日子也不好过,需要“悭住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