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 评/政府抗疫见成效 新常态需新思维

2020-09-16 04:23: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普及社区检测计劃刚结束,特区政府又有大动作,一是推出第三轮抗疫基金,并预留足够资金购买新冠疫苗;二是宣布周五起放宽一系列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重开两大主题公园、酒吧、卡拉OK,延长堂食至午夜等。这些措施都是重启经济之必须,受到业界欢迎。市民期待特区政府在疫情新常态之下更加积极有为,争取早日推出健康码制度,实现与周边地区的有限度通关。

  昨日的一个好消息,就是新增的四宗确诊个案全为外地输入,无本地爆发,这是第三波疫情於七月初爆发以来最低的感染数字,而本地爆发“归零”也是两个月来第一次,显示特区政府抗疫有效,为进一步放宽限聚令奠定了基础,应记一功!

  当然,疫情形势未许乐观,根据本港及外地经验,放宽限聚令重启经济,随时导致疫情反弹,香港无法排除疫情爆发第四波的可能性。专家则判断,疫情可能延续至明年底才会结束,这意味着,即使疫苗在明年第二季上市,要达到大规模接种仍需要时间,政府的任何施政,都应建基在“与疫共存”的新常态之上。

  抗疫与重启经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许多国家陷入进退维谷的窘态。而做到抗疫及重启经济两不误,内地堪称典範,这应该归功於大规模检测及健康码制度。按过去的做法,只要本地个案“归零”持续二十八天,就可以实现逐步通关,与周边地区展开“旅遊气泡”安排。

  问题是,既然疫情是新常态,二十八天连续清零谈何容易?六月份曾连续二十多天没有本地个案,粤港澳三地的健康码认证呼之欲出,不料疫情杀了个回马枪,一切从头开始。退一步说,就算连续二十八天本地零爆发,也不能排除其后的某一天再次出现新个案,那样的话,香港恢复通关的希望渺茫,将继续作为“孤岛”存在,这也是揽炒派孜孜以求的“港独”状态。

  不管是满足商务出差、探亲旅遊的需求,还是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香港不可能没完没了地封闭下去,推出健康码或相关认证已是无可迴避。需要出境的人可以自愿检测,取得健康码,回程时仍要接受检测;对於那些不愿出境或担心私隐问题的人,可以不必申请,这其实是疫情新常态之下各适其适、两全其美的做法。不少市民迫切希望中秋节前后能推出健康码,他们的诉求理应得到重视,特区政府应该朝此方向努力,不能因为部分人反对通关,就完全漠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导致全港市民继续坐困孤城。

  抗疫需要新思维,需要与时俱进,切不可一味坐等运到。当初武汉爆发疫情,中央果断决定“武汉封城”、全民禁足,这些都是没有先例可援,需要极大勇气及魄力,健康码、大规模检测等也都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有效。香港社会应向内地学习,有所作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