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 评/外防输入内清零 抗疫需要新思路

2020-11-21 04:23: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港昨日新增二十六宗确诊个案,为八月底以来新高,且大部分为本地感染,更有九宗源头不明,另有四十宗初步确诊。人们一直担心的冬季第四波疫情已经提前杀到,特区政府及整个社会都必须思考,是延续过去的抗疫模式,坐视疫情爆完一波又一波?还是转变思路,痛下决心,以“清零”为目标?

  按照过去的抗疫模式,就是收紧限聚令。包括学校停课、公务员弹性返工、与新加坡签好的“旅遊气泡”有可能“熔断”。接下来,还会收紧聚餐人数及暂停一些公共设施的使用。待疫情缓解,确诊个案减少,再作放鬆。过去大半年,香港一直在抗疫措施收了放、放了收的循环中打转,原因是始终没有做到本地“清零”,加上外防输入方面大有漏洞,结果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今次是第四波,说不定还会有第五波、第六波,香港人在煎熬中数着日子,看不到尽头,看不到战疫希望。

  若以欧美为参照物,香港的感染率及死亡率不算高,经济衰退也没有那麼剧烈,难怪有人沾沾自喜,认为香港抗疫做得不差,甚至是“模範生”。然而,若以内地为坐标系,香港的抗疫就不及格了。内地在武汉爆发疫情之初,以壮士断臂的精神,武汉封城、全国隔离,以一时的经济“冰封”换取战疫的重大成果。其后,在遇到局部疫情时,以大规模检测为手段,实现“清零”。时间已经证明,内地抗疫模式是最有效的,代价是最小的,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恢复经济增长的大型经济体,国人的生活基本上恢复正常状态。

  欧美抗疫是失败的样板,内地抗疫是成功的典範,香港没有理由同欧美比较,而应该向内地看齐。有人强调香港社会特殊性,爱自由,讲人权,不能採取强制性措施。其实,谁不热爱自由呢?新冠病毒更爱自由。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既要抗疫,又要经济,还要自由,世上哪有这等好事?当断不断,拖拖拉拉,最终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死的人更多,经济损失更惨重。特区政府一再推出抗疫基金,但“吊盐水”终究不是治本之道,随着抗疫基金本月底到期,政府不再替打工仔出粮,企业倒闭潮、失业潮迫在眼前。

  至於说到人权,控疫、清零就是最大的保护人权,而以关心人权为藉口,抗疫鬆鬆垮垮,最终只能是适得其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权的前提是活着,命都保不住,人权无从谈起。最讲“人权”的美国酿成“人道大灾难”,教训深刻。

  一言以蔽之,第四波疫情杀到,香港又走到十字路口。人们熟悉的那一套抗疫模式已经走不通,香港必须改弦更张。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出以“截断输入、内争清零”为目标,建制派政党敦促政府推行全民检测,堵塞入境检疫漏洞,辅以失业救济金,大方向完全正确。时间不等人,特区政府需要展示魄力、行动。

点击排行